创世娱乐主管-一站式!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4-25 15:31   

  创世娱乐主管-一站式!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粮油优良品种和粮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和市农业农村局的工作要求,我局组织遴选了西秀区2024年粮油主导品种24个,主推技术15项,现予以推介发布。各乡(镇、城郊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大对粮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宣传、推广、应用力度,结合本乡(镇、城郊街道)粮油生产的实际需求,筛选确定适合本乡(镇、城郊街道)的粮油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并通过印发技术明白纸、信息化推介、现场观摩、技术指导培训、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等方式,推动优良品种及先进技术应用到生产实际,提升科技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引领作用。

  1.水稻:T香优557、泰优808、宜香优2115、晶两优534、泸香优219、野香优莉丝

  针对我国西南杂交稻区普遍出现的移栽基本苗不足、肥料施用不合理、习惯性淹水灌溉等难题,为充分发挥水稻产量潜力、大面积提升水稻产量,选用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杂交水稻品种,研究形成了以五五精确定量栽培为核心的“杂交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体系”。通过精确定量水稻移栽叶龄和移栽规格,保证合理的移栽基本苗,利于形成高产群体适宜穗数;通过精确定量施肥尤其氮肥后移,保证水稻各生育时期营养需求,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通过水分精确灌溉,有效调控肥料效应和群体结构。集成技术实现了贵州以及西南不同生态区不同类型品种的高产群体构建,显著提升了水稻产量水平,促进了水稻生产大面积增产增收。

  以五五精确栽培为核心的“杂交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自2010年以来一直作为贵州省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撑技术,引领全省不同生态区水稻超高产创建,创造了一系列水稻超高产典型,连续14次创造全省水稻年度最高产量纪录,2023年在兴义创造亩产1174公斤高产新纪录。

  根据相关专题试验研究、现场验收意见和成果评价意见,与常规技术相比,该技术可实现水稻增产25%以上,水分、肥料利用率提高15%以上,降低化肥、农药用量5%以上,亩增收节支100元以上。通过精确定量施肥,显著降低了肥料损失,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肥料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该技术优化了水稻群体结构,促进了水稻壮秆大穗,增强了水稻病虫害抗性,减少了农药用量,协同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

  该技术获2011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贵州杂交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2015年度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贵州杂交水稻种三产四和精确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参与获得2018-2019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我国水稻主产区精确定量栽培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该技术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粮油生产主推技术。

  选择生育期适中、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病虫害抗性较强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品种应通过国家或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稻米品质达到国标三级以上。

  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方可播种,一般在清明前后。种子经过消毒、浸泡、催芽露白即可播种,推荐旱育秧和钵盘育秧。

  旱育秧方式:播种盖土后,用40%的噁草·丁草胺兑水喷雾厢面除草,覆盖地膜与拱膜,出苗立针后,去除地膜,保留拱膜,根据气温揭膜炼苗。移栽前3-5天施用尿素作送嫁肥,每平方米施用尿素10-15克。

  塑料钵盘育秧方式:每孔播种2-3粒,按照播底土—播种—覆土—洒水等程序,暗化3-5天后并排放于厢面,摆盘后灌平沟水,无纺布盖膜。1叶期每百张秧盘可用15%多效唑粉剂6g兑水均匀喷施,控制苗高。2叶期前秧田坚持湿润灌溉。揭膜后每盘施用4g复合肥。3叶-4叶期水分旱管。移栽前2-3d施用送嫁肥。

  叶龄5叶期时进行移栽,秧龄一般为30-35天。按照品种的分蘖类型与不同稻区目标产量有效穗,确定基本苗与移栽密度。根据生产条件采用钵苗机插和人工移栽方式,推荐采取宽窄行移栽,其规格为宽行36.7-43.3厘米,窄行20厘米,株距16.7厘米,杂交稻每穴栽2粒谷秧。等行距移栽方式的行距为30厘米,株距为16.7厘米。

  总的原则是: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氮素前肥后移作穗肥,氮、磷、钾平衡施用。在不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氮、磷、钾的优化配方为N:P:K=1:0.5:1,在施用有机肥条件下氮、磷、钾的优化配方为N:P:K=1:0.5:0.7。根据目标产量确定用肥总量,目标亩产量为700-800公斤时,氮肥纯氮总量10-12.5公斤/亩,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一般为1:1,其中氮肥的基肥和分蘖肥各占60%和40%,穗肥一般施两次,各占60%和40%,钾肥分基肥和拔节肥两次等量施用,磷肥全作底肥施用。于栽插后5-7天施用分蘖肥,倒4叶(葫芦叶出现)时顶4叶叶色与顶3叶叶色相当或略淡,即可施用穗肥,如顶4叶叶色偏深则推迟穗肥施用时间或减少穗肥用量。

  浅水插秧,移栽后保持浅水7天,自然落干,分蘖期保持土壤湿润,分蘖数达目标穗数的80%开始晒田控苗,搁田标准以土壤板实、有裂缝,行走不陷脚为度,稻株形态以叶色落黄。搁田结束后及时复水。拔节至孕穗期保持薄水层,灌浆结实期进行干湿交替灌溉,一直保持到成熟。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水稻分蘖期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破口抽穗前注意防治稻曲病,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选用三环唑等喷雾防治稻瘟病,抽穗后用井冈霉素等防治纹枯病;同时防治

  一般在收割前7天排水晒田,当85%的谷粒黄熟时用联合收割机或小型脱粒机进行收割。

  应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水肥管理,当秧苗茎蘖数达目标穗数80%时,及时晒田控苗,可分次轻搁,晒田结束后及时复水。同时应准确掌握穗肥施用时间和用量,在倒4叶叶龄期(拔节长穗期)施用穗肥,如群体颜色褪淡、叶片挺立则正常施用穗肥,如群体颜色较深、叶片披散则减少穗肥用量或不施。

  针对贵州水稻栽培密度较低、施钾量不足、氮肥一炮轰的问题,研究形成了水稻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技术。通过该技术,实现了水稻增密、增钾、调氮的筹措,水稻增密,将原有栽培密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合理增加密度,进而增加基本苗,增加稻田有效穗数;增钾,将原有钾肥施用不足的问题,通过增加基肥和穗肥钾肥施用量,进而促进水稻分蘖,促进大穗形成,促进水稻壮杆、抗倒,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调氮,将原有氮肥一炮轰施用的问题,通过调整氮肥施用量、施用时间,进而减少氮肥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水稻分蘖,促进大穗形成,防止早衰,进一步增加水稻单产。

  核心技术“贵州水稻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技术”自2013年以来作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核心内容,持续多年列为贵州省农业主推技术,2020年被编入贵州省优质粮油生产技术指南主推技术,2021年入选贵州省十大农业主推技术,获得良好效果。2014年,在兴义市马岭镇坪寨开展的139.5亩水稻超高产示范,百亩连片平均亩产957.6公斤,最高田块亩产达1039.24公斤;2022年在兴义市万峰林街道水稻超高产示范,最高田块亩产达1154.68公斤。在全省多地应用表明,该技术能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核心示范区平均亩增产可达30%,一般稻区增产10%以上。目前该技术正在安龙、兴义、播州等65个水稻主产县(市、区)推广应用。

  和常规技术相比,应用该技术可增产水稻10%以上,水分、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降低化肥、农药用量5%以上,亩增收节支100元以上,同时秸秆全量还田,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可杜绝因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通过贵州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技术应用且生产过程中通过水肥气热管理,提高水稻品质。

  “贵州水稻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应用”荣获2017年度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

  1.品种选择:一般选用生育期适中、抗性较强、株叶形态紧凑的水稻品种。采用品种必须选用经过国家或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的优良水稻品种。种子质量必须符合GB4404粮食种子的规定。

  2.育秧与苗床管理:在日均温稳定通过12℃时方可播种,全省适宜的播种期一般为4上旬-下旬,一般采用无纺布钵苗育秧、无纺布旱育秧方式进行育秧。无纺布钵苗育秧,在播种前进行苗床准备,秧田整地时结合施用底肥,一般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50~70kg/667m2,苗床要求田块平整,高低差不超过2cm,泥土糊化,在播种前需持续淹水,在种子处理时(一般播种前2~3d)放干田块。播种前一天进行浸种,播种当天沥干水,用肟菌•异噻胺+噻虫胺或者吡虫啉进行拌种。然后装入准备好的营养土和种子进行播种,穴播种量2~4粒为宜,然后放入苗床,然后搭小拱棚,用30g/m2的无纺布覆盖。2叶1心时用5~10kg/667m2尿素进行提苗,移栽前3~5d,需施用3~5kg/667m2尿素作送嫁肥,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复配(如吡蚜酮+稻瘟灵)作送嫁药。

  旱育秧育苗一般采用菜园地进行,苗床土壤要求细、散,掏厢,厢面宽1-1.2m,高10cm,厢与厢留35-40cm操作行。播种前一天进行浸种,播种当天沥干水,用入田或者瑞胜+满适金拌种进行种子处理。种子均匀撒播,播种密度30g/m2,盖细土1.5-2cm,然后搭小拱棚,用30g/m2的无纺布覆盖。秧苗出土后,视苗情进行一次立枯病防治。2叶1心时用5~10kg/667m2尿素进行提苗,移栽前3~5d,需施用3~5kg/667m2尿素作送嫁肥,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复配(如吡蚜酮+稻瘟灵)作送嫁药。

  3.移栽:根据气候、稻田肥力、品种特性等因素情况,一般栽1.1~1.5万窝/667m2,窝栽2~4粒谷秧,基本苗在2.2~6万/667m2。超过1.35万时采取宽窄行栽培方式,规格一般为(33.3~40+26.7~20)cm/2×16.7cm,低于1.35万时采用宽行窄株栽插方式,规格一般为30~36.6cm×15~20cm,行向一般采取东西行向,但冲沟田、河谷田宜顺风定行向。栽插深度小苗旱育秧不超过2cm,中苗不超过3cm。做到薄水浅栽插,栽插时做到匀、直、浅、稳、不伤苗。

  4.施肥:N:P2O5:K2O一般按1:0.6:1。磷肥一般全作基肥使用,钾肥50%左右作基肥,50%左右在分蘖盛期(8~9叶龄)施用。氮肥基蘖肥和穗粒肥比例为6:4,穗肥一般在倒4叶至倒1叶期看苗分两次施用,粒肥于始穗期至灌浆期看苗施用。超高产栽培田块,一般采用50公斤水稻专用复合肥(N-P2O5-K2O=15-15-15)+15公斤油枯作基肥,整地时施入;移栽后5~7天,撒施5~8公斤尿素作分蘖肥,结合除草;拔节孕穗期(葫芦叶出现)施促花肥,尿素12~15公斤/亩,氯化钾15公斤/亩,即倒4叶施尿素7公斤/亩+氯化钾15公斤/亩,倒3叶施尿素5公斤/亩,始穗期或齐穗期施用尿素2~3公斤/亩作粒肥。

  5.水浆管理:根据水稻各生育阶段需水要求和叶龄、叶蘖动态精确灌水。采取“三水三湿一干”的灌溉技术,即:寸水插秧,寸水施肥除草治虫,寸水孕穗开花,湿润水分蘖,湿润水幼穗分化,湿润水灌浆结实,茎蘖数达目标穗数85%~90%时够苗排水干田控蘖。贵州超高产田块的有效穗数在18~22万穗/亩之间,因此,控苗晒田应在17~25万蘖/亩之间,切忌晒田过早或过晚。根据田块情况进行晒田管理,一般晒至鸡爪裂纹即可,根据秧苗田间生长情况及时灌水。扬花结束后,采取干湿交替,自然落干,直至落黄。

  6.病虫草害防治:实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及时根据病虫预测预报搞好防治,重点抓好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防治。稻飞虱100丛稻有虫1000头以上的田块,小若虫高峰期时用药防治,如667m2用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20g兑水50kg喷雾;稻纵卷叶螟100丛稻有虫60头以上的田块,2~3龄幼虫盛期用药防治(如用10%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20~30ml/667m2兑水喷施);穗瘟病苗期至拔节期叶瘟叶发病率5%以上的田块应立即施药控制,孕穗抽穗期应抢晴普遍施药预防(如用三环唑、富士一号等),一般始穗期喷1次,齐穗后再喷1次;纹枯病分蘖末期至园秆拔节期病丛率10%~15%,或孕穗期病丛率15%~20%时,应立即施药控制,药剂主要为井冈霉素;其它病虫根据发生情况挑治或兼治。杂草于栽秧后5d左右用稻田除草剂,如用70%的除草净70~80g/667m2与第1次追肥尿素混匀施用,施药时保持约3cm的浅水达7d。

  应用过程中,特别注意水泵管理,如果秧苗茎蘖数达目标穗数90%时,应及时晒田控苗。

  针对传统农膜育秧易导致秧苗徒长、高温烧苗、易发立枯病和青枯病、水稻育秧耗时费力、成本高等问题,技术核心是应用钵苗育秧盘、采取精量播种、湿润育秧、无纺布保温覆盖,具有秧苗素质好、秧苗弹性较大、育秧效率高、落田基本苗多、移栽方式灵活(可机插、手插、抛秧)等特点。通过该技术实现了水稻育秧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生产,能有效降低劳动成本、提高水稻单产,促进水稻生产转型升级。

  和传统育秧技术相比,应用无纺布钵苗育秧技术成苗率达80%以上,增产5%以上,同时集中育秧,减少化肥、农药施用,利于无纺布回收,该技术能增加结实率、谷粒饱满、整精米率高,提高了水稻品质。

  一般选用生育期适中、抗性较好、株叶形态紧凑的水稻品种。采用品种必须选用经过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的优良水稻品种。种子质量必须符合GB4404国家种子质量执行标准的规定。

  育秧底土应采用菜园土、新黄泥土等,菜园土、新黄泥土播种前15~30d需对土壤进行避雨晾干,晾干的菜园土、新黄泥土在破碎、过筛前需滤除植物残渣,播种前3~7d对干土进行破碎、过筛,土粒要求过0.5cm筛网,并与20%的育秧基质+0.5%~1%旱育保姆搅拌均匀备用,备好的育秧底土做好避雨存放。

  在播种前进行晒种,提高种子发芽率,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采用55℃的温水进行浸泡24小时,待种子吸足水分后阴干,进行药剂拌种。每公斤水稻种子按24.1%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15~25ml+18%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5~9ml计算,拌种剂在拌种前兑少量水混合均匀配制成拌种液,然后与阴干后的种子进行拌种,拌种均匀晾干即可。

  在播种前进行苗床准备,苗床要求在田块平整,高低差不超过2cm,泥土糊化,在播种前需持续淹水,在种子处理时(一般播种前3天)放干田块。

  无纺布钵苗育秧选用Y型水稻育秧盘和相应的播种机,将准备好的育秧底土、处理好的种子放入播种机,调试播种量,穴播种量2~4粒为宜,然后进行播种,将播种好的秧盘进行集中暗化催芽。再将催好芽的秧盘寄移到整理好的苗床上,苗床先铺上切根网,切根网沿着方便操作的方向平铺,间距30~40cm,摆盘按照切根网铺的方向进行短边对放,轻压秧盘,使其与厢面泥土充分接触,然后搭小拱棚,用30g/m2以上的农用无纺布覆盖。无纺布覆盖后,沿着无纺布覆盖方向理出水沟,水沟深15~25cm左右,秧苗出土前,确保沟中有水,厢面无水。秧苗出土后,视苗情进行一次立枯病防治,一般采用敌克松粉剂。2叶1心时用尿素兑水,进行提苗。移栽前3~5d,需施用尿素作送嫁肥,用稻瘟灵和吡蚜酮作送嫁药。秧苗生长水分管理应干湿交替,移栽前3~5d,需轻旱炼苗。

  无纺布钵苗育秧秧苗弹性大,可作机插秧、抛秧、人工栽秧。在水源条件好、茬口不紧张、地势平坦的地区可选择机插秧,在水域条件好、人力较紧缺的地方选择抛秧,一般稻区选择人工栽秧。机插秧一般要求3叶龄开始起插,不超过4叶龄(秧龄25天左右),苗高控制在15~22cm;抛秧一般要求在4~5叶龄;人工栽秧一般要求在4~6叶龄。

  育秧结束后,将无纺布回收洗净、晾干叠好,用黑色塑料袋包好,存于干燥、避光处,以备来年再用,一般可用2年;秧盘回收后清洗干净,晾干后规范叠放于储存室,待来年使用,秧盘一般可用10年以上。

  田间配置原则,扩大间距、增加大豆行数为大豆增加光照,缩小玉米株距确保玉米密度与净作密度相当。田间配置主推大豆:玉米为“3:2”或“2:2”模式,即:以2至3行大豆间作2行玉米,各自形成一个完整生产单元,田间形成2至3行大豆间作2行玉米的宽窄带状复合种植结构,大豆玉米间距扩大到60-70厘米,玉米行距40厘米,大豆行距30-40厘米。

  一般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具体根据前茬作物收获时期、当地气温回升等情况确定播种时期。

  1.人工播种:大豆播种采取直播方式,开沟条播或打穴点播;玉米播种可采取直播方式,打穴或开沟直播,也可采取育苗移栽方式。

  2.机械播种:分别选择适合大豆:玉米为“3:2”或“2:2”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专用的播种、施肥一体机,播种前需按照不同模式的株距、行距、下肥量、下种深度等技术参数调试机械,设定后应满足株行距、单位面积施肥量、播种精度、均匀性、下种深度等方面要求,作业时,注意保持衔接行间距均匀一致,防止衔接行间距过宽或过窄。大豆玉米播种深度应分别设置,大豆播种深度3-4厘米,玉米播种深度4-5厘米。大豆玉米分步播种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配套动力轮距,避免后播作物播种时碾压已播种苗带,影响出苗。后播种作业时,驱动轮外沿与已播作物播种带的距离应≥10厘米。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按照玉米密度与该品种在我区种植的净作密度相当,大豆密度为该品种在我区净作密度的70%左右。一般我区玉米净作有效株数3000-3800株/亩,大豆密度根据不同行比,按照6700-11900株/亩设置,田间具体配置规格见表2。播种时需根据种子百粒重、发芽率、不同模式、不同行比所设计的密度要求折算用种量,如玉米有效株数3500-4000株/亩,需下种4400-5000粒/亩,大豆有效株数10100-15200株/亩,需下种13000-18000粒/亩。

  (一)人工播种:大豆开沟撒播,按照沟长1米下种16-18粒;打穴点播,穴距24厘米,每穴下种4粒,留苗3株。玉米开沟点播,按照沟长17-20厘米下种,下种方式按照“1粒+2粒+1粒+2粒”下种;打穴点播,按照穴距34-40厘米,每穴下种3粒,保持有效苗2株;育种移栽,则按照单株距17-20厘米定向移栽。

  (二)机械播种:播种前分别对大豆、玉米排种器进行调试,对照表2株距要求,大豆排种器确保行走1米大豆下种量达16-18粒;玉米排种器根据不同模式下株距要求调试,株距16-18厘米时确保行走1米下种量达8-9粒,株距14-16厘米时确保行走1米下种量达9-11粒,株距12-14厘米时确保行走1米下种量达11-13粒。

  在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施用专用复合肥,一次性作基肥在玉米行间施用,后期视长势补施叶面肥或追施少量氮磷钾肥和锌肥。玉米带全生育期需纯氮总量20公斤/亩,分基肥和追肥施用。例如:在中等肥力耕地上,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时,基肥亩用复合肥(N-P₂Os-K₂O=15-15-15)40公斤,追肥分3次:(1)拔节期亩用10公斤尿素,(2)大喇叭口期亩用15公斤尿素,(3)抽雄吐丝期亩用5公斤尿素。施肥位置在玉米带正中间开沟施用即可,切忌全田撒施N肥。缺锌地区补充施用锌肥作基肥施用(硫酸锌2公斤/亩)。

  采用有机肥料和氮磷钾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并与钼、硼等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搭配。在中、下等肥力耕地上,亩施有机质含量40-50%的商品有机肥50-100公斤+复合肥(N-P₂Os-K₂O=15-15-15)或相近配方的复混缓释肥10-15公斤,缺钼的土壤推荐用钼酸铵2公斤/亩,缺硼的土壤加硼砂0.4-0.6公斤/亩,钼肥、硼肥均与有机肥、复合肥均匀混合,机械播种放置于大豆肥料装置器中,校准出口量后播种时作底肥一次性施用,人工播种则用人工均匀施放于所开的沟或打的穴内,底肥施放后需盖土后才能下种,避免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在上等肥力地,大豆可不施氮肥或少施有机肥。整个生长期看苗长势情况选择是否追肥,如因明显缺少养分导致生长势较弱的,于初花期在大豆带每亩追施尿素2-3公斤;大豆花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100克/亩2-3次。

  赤水河流域严格执行《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禁止使用除草剂,可采用人工除草、地膜覆盖控草、机械除草等方式。非赤水河流域要优先选择地膜覆盖控草、机械除草、人工除草等。非化学除草措施,要根据大豆、玉米的播期和种植实际,科学选择安全性好的除草剂,针对性的采用芽前封闭除草和苗后定向除草。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因两种作物种类不同,化学除草方式优先选择芽前封闭除草,科学选择单剂、混用药剂或复配制剂,扩大杀草谱,提高防除效果。

  (一)芽前封闭除草(播后2天内完成):一是针对大豆、玉米播种期基本一致的,可以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块同时防除大豆田和玉米田一年生杂草。建议选用精异丙甲草胺或异丙甲草胺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喷雾。二是针对大豆、玉米播种期不一致的,分别在大豆、玉米的种植条带,科学选用相应的除草剂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喷雾。三是施药时根据土壤墒情决定兑水量,推荐40-60公斤/亩均匀喷雾。覆膜田以施药的实际面积折算用药量,在播种后均匀喷于土壤表面,然后盖膜。

  (二)苗后定向除草:在大豆1-2片复叶期或玉米4-5叶期或田间一年生杂草2-4叶期施药,茎叶处理用药量应按照每种作物的实际占地面积计算,施药时注意药量准确,做到均匀喷洒,尽量在无风无雨时施药,避免雾滴飘移,危害周围作物。

  (一)玉米化控降高。适用于风大、易倒伏的地区和水肥条件较好、生长偏旺、种植密度大、品种易倒伏、对大豆遮荫严重的田块。密度合理、生长正常地块可不化控。在化控药剂最适喷药时期(玉米7-10片展开叶时)喷施,注意控制合适的药剂浓度,均匀喷洒于上部叶片,不重喷不漏喷。喷药后6小时内如遇雨淋,可在雨后酌情减量再喷1次。可使用矮丰、玉黄金·乙烯利等调节剂,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不重喷、漏喷。

  (二)大豆控旺防倒。带状间作自播种后40-50天、带状套作自大豆苗期开始,大豆受玉米遮荫影响逐步显现,容易导致大豆节间过度伸长,株高增加,茎秆强度降低,严重时主茎出现藤蔓化,加重后期倒伏风险,造成机收困难,百粒重降低。生产中常用于大豆控旺防倒的生长调节剂为烯效唑,在大豆分枝期、初花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50克/亩兑水30-40公斤叶面喷施,套作大豆苗期荫蔽较重地块,可提前至2-3个复叶时多喷一次。上述调节剂可与非碱性农药、微肥混合使用。

  根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发生特点,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及“统防统控”)方针,加强田间病虫调查监测,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做到及时发现、适时防治。在播种前推行药剂拌种,前移防控关口,有效压低大豆、玉米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的发生基数,减轻中后期防控压力。尽可能协调采用农艺、物理、生物、化学等有效技术措施进行综合防控病虫危害。推行达标用药控害,在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时,优先选用生物制剂。化学农药交替、轮换用药,有效延缓抗药性。

  推荐采用高工效低容量连杆多喷头喷雾组件实施统防统治。大豆登记农药品种不多,各地可在试验示范基础上科学选用未登记药剂。施用化学药剂过程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注意合理轮换用药。

  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针对当地大豆玉米主要种传土传及苗期病虫害,分别选择在大豆、玉米上登记并可用于种子包衣或拌种的种子处理药剂。

  1.大豆种子处理:预防大豆根腐病等土传病害,按10公斤大豆种子选用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20-40毫升、或62.5克/升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40毫升,加水50-100毫升,混合均匀调成浆状药液后,与大豆种子充分搅拌至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阴干后可直接用于播种。

  2.玉米种子处理:预防玉米茎基腐病:按10公斤玉米种子选用35克/升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10-15毫升、或18%噻灵·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10-20毫升、或4%精甲·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10-15毫升、或12%甲硫灵·精甲霜·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10-30毫升,加水100-200毫升。预防玉米丝黑穗病:按10公斤玉米种子选用22.4%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20-30毫升、或60克/升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10-20毫升、或10%精甲·戊·嘧菌悬浮种衣剂20-30克(兼治茎基腐病),加水100-200毫升。预防玉米丝黑穗病、蚜虫:按10公斤玉米种子选用21%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80毫升,加水150-200毫升。预防玉米地下害虫、草地贪夜蛾、粘虫、蚜虫等:按10公斤玉米种子选用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30-60毫升、或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38-53毫升,加水80-200毫升;或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60毫升,加水200毫升;或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40-60毫升,加适量清水。将加水稀释后的拌种药液与玉米种子充分搅拌,使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阴干后按常规方法播种。

  1.大豆苗期—分支期(始花期):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病毒病、叶斑病、小地老虎、蚜虫、大豆卷叶螟等,病害要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进行预防,根腐病可选用宁南霉素兼防病毒病,叶斑病可选用唑醚·氟环唑、苯甲·丙环唑等药剂;防治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溴氰菊酯等,防治蚜虫可选用噻虫嗪、吡虫啉等,防治大豆卷叶螟可选用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制剂。

  2.玉米苗期:主要病虫害有茎基腐病、小地老虎、蛴。病害防控:茎基腐病可选择药剂拌种进行预防;防治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氯虫·噻虫胺、溴氰菊酯、辛硫磷等药剂。

  1.大豆花荚期:主要病虫害有锈病、食心虫、豆荚螟等,锈病可选用嘧菌酯、苯甲·丙环唑等药剂,防治食心虫、豆荚螟等。鳞翅目害虫在卵孵高峰期或低龄幼虫高峰期,选用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乙基多杀菌素等生物制剂。

  2.玉米穗期:主要病虫害有纹枯病、大小斑病、南方锈病、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螟。防治纹枯病、大小斑病、南方锈病等可在发病初期选用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肟菌·戊唑醇、唑醚·氟环唑等药剂;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螟针对鲜食玉米或低密度虫口区域采用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等生物制剂早期防治;针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实施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选用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四唑虫酰胺、氯虫·高氯氟等药剂。

  各时期病虫害防治措施应尽可能与大豆玉米田间喷施化控剂、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相结合,进行“套餐式”田间作业。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中大豆与玉米的收获期不尽相同,需要分情况进行,收获方式因地制宜可开展机收。

  籽粒大豆在叶片完全脱落、茎变黄、荚变褐、籽粒呈现椭圆时,选择在晴天收获,收获后及时翻晒,在5天之内用大豆专用脱粒机或人工脱粒,脱粒后及时晒干、入库;鲜食大豆在豆粒鼓满时,及时采摘销售。

  籽粒玉米在玉米苞叶变黄,籽粒饱满变硬时及时收获,使其自然干燥,脱粒、晒干、入库;鲜食玉米在抽雄吐丝后20-25天(达到鲜食)即可收获上市。

  收获机具推荐:大豆收获机、谷物联合收割机改装型大豆收获机、玉米收获机(要考虑喂入量,因玉米密植,喂入量大,2行玉米建议使用4行玉米收获机)。有条件的地区机收后可及时烘干。

  1.玉米先收获时,要先收周边玉米,便于机具转行收获,缩短机具空载作业时间。可选用割幅宽度小于等于1.6米的2行玉米机。

  2.大豆先收获时,割茬高度≤10厘米;待后收的作物成熟后,再用当地常规收获机完成后收作物收获作业,收获机整机外沿与后收作物播种带的距离应≥10厘米,先后收获的作业效率5-8亩/小时。可选用割幅宽度比玉米带之间距离小于10-20cm的大豆收获机,玉米选用当地收获机。

  3.大豆玉米同期成熟,可选用当地常用的2种收获机一前一后同步跟随收获作业,作业效率10-30亩/小时。

  玉米高产是保障我省粮食健康稳定发展的有效举措,增加种植密度、改善品种特性、耕作方式、施肥环节、群体结构、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提升玉米单产有积极作用。针对我省存在的玉米品种不耐密植、种植密度偏低、管理粗放、施肥不合理、秸秆回收利用等问题。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改大穗型品种为耐密植品种,改单株种植为双株种植,改偏施氮肥为氮、磷、钾肥混施,改肥料浅施为肥料深施,改“秸秆焚烧+浅旋耕”为“秸秆还田+深翻耕和旋耕”。在贵州纳雍、播州等地开展多年示范形成玉米“一增五改”栽培技术。

  2021年在我省纳雍县推广示范该技术,刷新我省有史以来最高单产,达到1059.1kg/亩;2022年在播州区推广示范该技术,百亩方连片达到827.9kg/亩,比上年同一示范区增产16.5%;2023年在毕节市推广示范该技术,百亩方连片达到912.56kg/亩,比上一年同一示范区增产21.7%;在水城区推广示范该技术,百亩方连片达到942.88kg/亩,比上年同一示范区增产18.9%,增产增效明显。

  1、选择耐密、抗倒的品种。选择国家或贵州省审定并适宜当地种植的耐密植抗倒伏(生理成熟期倒折率≤5%、成熟后10d≤8%)、抗病、耐旱耐瘠、成熟期籽粒含水量能够达到28%以下的优质高产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的规定,包衣种子应符合GB/T15671的规定。

  2、增密种植。根据选用的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同时考虑施肥水平与条件,确定播种密度。贵州西部区推荐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东部、中部区3500~4000株/亩。按照60cm等行距或80cm与40cm宽窄行种植,调整穴距按照每穴双株留苗的方式达到所需种植密度。

  3、合理施肥。根据各地玉米产量目标和地力水平进行施肥,重点关注关键施肥时期,施肥量。

  基肥:每666.7m2施腐熟有机肥1000kg~1500kg或商品有机肥50kg/亩,深犁时将有机肥翻入深层土壤;每666.7m2施复合肥(N:P2O5:K2O=15:15:15)50kg/亩。

  晾晒与烘干:收获后利用晴天及时进行通风晾晒降水;若收获后遇雨无法晾晒,应配置烘干机进行烘干处理。水分至14%入库储存。

  5、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利用饲草捡拾打捆机将秸秆打捆做饲料,或利用秸秆还田机粉碎秸秆。用翻转犁翻地,深度30~40厘米。

  应根据土壤墒情和气候情况适期播种,一播全苗,确保密度和整齐度;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绿色防控。

  针对贵州省玉米生产中化肥及农药使用过量的现象,研究形成的技术体系。如化肥使用过程中,氮肥过量(施氮:18kg-23kg/亩)、底肥浅施、追肥表施;农药使用过程中,对害虫识别不到位、防治不及时、农药剂量大造成环境污染(如部分农户一季使用除草剂三次,害虫低龄时未防治,待虫龄较大时不得不加大剂量)、作物药害等问题比较普遍。通过该技术,解决了传统种植过程中化肥及农药施用过量、使用方法不合理、投入成本高、环境风险大的技术难题;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培肥了地力、改善了土壤结构;通过一次性缓控释肥机械化深施技术提高了化肥养分利用率、减少了劳动力投入;通过使用新型种衣剂,有效防治苗期地下害虫及根腐病,确保苗齐苗壮,为玉米高产奠定了基础;通过适时防治并配合功能助剂,使除草剂及杀虫剂的使用量下降20-30%,且防治效果理想。总之,通过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玉米种植过程中的节本增效,对玉米增产及农民增收、环境安全均具有积极意义。

  2019以来在大方、盘州、普定、息烽等地进行了化肥、农药减施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在贵州省大方县凤山乡羊岩村,2019年以金玉908为试验材料,在每亩施沼液7m3的基础上,每亩施化肥纯氮9kg,青贮玉米鲜重亩产达4.7吨,对照为每亩施纯氮12kg(不施沼液),青贮玉米鲜重亩产4.6吨;2020年在每亩施沼液6m3的基础上,每亩施化肥纯氮9kg,青贮玉米鲜重亩产达5.2吨,对照为每亩施化肥纯氮12kg(不施沼液),青贮玉米鲜重亩产达5.0吨;2020年,羊岩村青贮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示范点,面积1000亩,密度5000株/亩,每亩施商品有机肥0.25吨,一次性缓控释肥40kg(N:P:K=26:12:13),亩产青贮玉米鲜重5.2吨。2020年普定县化处镇,以金玉908为材料,在3300株/亩密度下,亩施控释肥40kg(N:P:K=30:6:7),亩产籽粒551kg;2021年普定县化处镇,以金玉932为材料,在4000株/亩密度下,亩施控释肥40kg(N:P:K=26:12:13),亩产籽粒701kg。2023年,大方县马场乡,以贵玉1236为试验材料,亩施控释肥40公斤(N:P:K=23:10:11),亩产籽粒726.6公斤。

  2019年,在普定县化处镇对金玉908用噻虫胺+顶苗新、锐胜+满适金、噻虫胺+吡唑醚菌酯+精甲霜灵+甲基硫菌灵、噻虫胺+快苗等药剂进行包衣,对地下害虫及根腐病防效均达80%以上。2020年,在大方县凤山乡羊岩村,黔青446用以上种衣剂包衣,出苗率较空白对照增加5%-14%。2018-2020年在普定县化处镇及大方县凤山乡,通过功能助剂+化学除草剂(化学杀虫剂)减量30%,防治效果与对照(化学农药100%)相当。

  化肥减施方面,按传统方式,每亩施尿素40kg,折合纯氮18.6kg为对照,将化肥纯氮减施至12kg(折合尿素26kg),每亩可节约氮肥6.6kg,按尿素价格2元/kg计算,每亩可节约化肥13.2元;如果使用一次性控释肥,则还可节约2次人工追肥劳务投入,约40元/亩。如推广面积100万亩,则可节约尿素660万kg,折合1320万元,节约人工投入4000万元。

  农药减施方面,和常规技术相比,化学药剂配合功能助剂可以实现减量增效的目标,如使用激健等功能助剂,可减施农药20-30%左右,每亩可节省农药2.7元以上。同时通过功能助剂+化学除草剂,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减轻农作物药害和抗药性发生,降低农药使用成本,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肥能力,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应用及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前提条件。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

  1.绿肥还田通过种植黑麦草、紫花苜蓿、光叶苕子、箭舌豌豆、肥田萝卜、油菜等绿肥,在玉米播种前一周进行刈割、粉碎、翻压。

  2.增施粪肥或沼液播前每亩增施腐熟的粪肥1000-2000公斤,或沼液6-7m3。

  3.增施商品有机肥与普通粪肥相比,商品有机肥经完全腐熟,去除了有害病菌、虫卵及重金属物质等,养分配比更合理。考虑到商品有机肥的经济成本,可每年每亩增施50kg左右。

  4.秸秆还田玉米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用玉米收割机,可以在收获的同时进行秸秆还田。

  5.精细整地尽量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为达到苗全、苗齐、苗壮的要求,故应精细整地,使土壤平整疏松。

  根据种植区气候条件,选择适宜当地的耐密、抗倒、高产、耐旱、抗茎腐、抗穗粒腐、抗叶斑病等病害以及田间整齐度高的品种。

  1.种子准备应购买经过精选、分级、包衣的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种子。对于未包衣的种子,应进行种子精选,去杂、去病虫、去破碎、并且去掉过大过小的种子,然后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对地下害虫及根腐病等土传病害防治效果较好的种衣剂有:噻虫胺+顶苗新、锐胜+满适金、噻虫胺+吡唑醚菌酯+精甲霜灵+甲基硫菌灵、噻虫胺+快苗等。

  2.确定密度目前在贵州省推荐的青贮玉米净种密度为每亩4500株,籽粒玉米为每亩3300株。在土壤肥力高、通风透光条件好的地块,针对耐密性品种,可将密度分别增加至5000株/亩、4000株/亩。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情况下,为保证玉米不减产,应将每亩玉米苗数控制在与净作相同的水平。适度密植对田间杂草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适度增密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因素之一。

  3.肥料准备播种时,或播种前增施粪肥时,一定要使用充分腐熟的粪肥,否则其中残留的病原菌、虫卵、草籽等会为害玉米生长。

  为了提高化肥的养分利用率,实现化肥减施(减量减次)增效,建议使用一次性缓控释肥,如果使用播种机进行种肥同播,建议使用颗粒状、吸湿性小、摩擦力小的化肥,以利于肥料顺利下滑至土壤中。目前生产中常见的缓释肥有金正大、茂施、农家乐等品牌。对于青贮玉米,建议使用养分释放期90天以上的控释肥,每亩养分使用量为:N/P/K=13-16kg/3-4kg/7-10kg;鲜食玉米建议使用养分释放期为60天的控释肥,每亩养分使用量为:N/P/K=10-12kg/3-4kg/7-10kg;籽粒玉米建议使用释放期60天的控释肥,每亩养分使用量为:N/P/K=12-15kg/3-4kg/6-9kg。

  4.1人工播种为了防止烧苗,种肥应与种子相距5cm左右;播种深度应控制在4-5cm,春旱严重地区适当深播。开沟播种的,尽量单株留苗,挖穴播种的,可以双株留苗。行距一般为70-80cm,株距为20-24cm左右,穴距为40-48cm左右。

  4.2机械播种使用机械播种时,播种铲与施肥铲之间应相错5-10cm左右,播种深度设置在4-6cm,施肥深度设置在10-15cm左右。设置密度应大于播种密度的30%左右。

  1.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因为生长羸弱的玉米更易被病虫为害,因此需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并及时排涝抗旱,以保全苗壮苗。

  2.使用普通复合肥为种肥的,在拔节与大口期应及时追施尿素。追肥量应占总施氮量的70-80%,且第一次追20-30%,第二次追40-60%。具有排灌条件的区域,还可以铺设滴灌带,在拔节期、大口期、灌浆期等需肥关键期依据玉米需肥规律应用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推荐各时期氮的使用比例为4-4-3,钾的使用比例为2-2-1),促进玉米对养分的吸收,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玉米增产增效。

  3.使用一次性缓控释肥为种肥的,也应注意观察苗情,当因雨涝等原因导致植株有缺肥表现时,应及时追肥。

  对田间杂草发生较重、杂草常较玉米出苗更快的田块,应在播种后出苗前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如莠去津、乙草胺或二者混剂等。土壤处理型除草剂的喷施要求地表平坦、土块细碎,并宜在地表湿润,但无积水时进行。莠去津一般有半年的残效期,会对下茬小麦、水稻、豆类等造成伤害,因此一般仅用于一年一作地块。

  在玉米出苗后喷施除草剂,应在杂草2-4叶期,采用功能助剂+化学除草剂减量20-30%,可减少除草剂用量并达到较好的除草效果。同时,应根据田间杂草的主要类型选择不同有效成分的除草剂。如苯吡唑草酮,当香附子3-4叶期,防效可达90%以上。

  对于杀虫剂的使用,也建议使用功能助剂+化学杀虫剂减量20%-30%,或功能助剂+化学杀虫剂减量30%+生物杀虫剂并在害虫3龄以前进行防治,以实现农药减施增效,否则需加大药量。

  籽粒玉米成熟后应及时收获、脱粒、晾晒,可减少穗部病虫害的发生;收获后将秸秆充分粉碎还田,可以杀灭部分藏在秸秆中的幼虫及虫蛹,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青贮玉米应在籽粒乳线时及时收割,刈割时要注意不带泥土。鲜食玉米一般在授粉后21~28d采收为宜,采收期长短与所处季节和品种有关,在春播情况下,采收期正值高温季节,适宜的采收期较短;在秋播情况下,采收期正值凉爽季节,适宜的采收期较长。以干籽粒为加工对象的糯玉米要待籽粒完全成熟后收获。

  收获后对土壤进行深翻,利于降低土壤中的虫源、草源、病源;对于酸性土壤,玉米收获后撒施生石灰,并进行深翻,不仅可以中和土壤酸性,更可进一步杀灭土壤中的病虫草源。

  不论防虫或防草,及时防治非常重要,一般在杂草2-4叶期或害虫3龄之前进行防治效果最好,否则意味着必须加大药量才能实现防效。

  水稻是贵州第一大口粮作物,油菜是贵州第一大油料作物,稻油轮作模式一直是贵州推广面积最广的稻田轮作模式。然而,该地区传统生产中普遍存在光温资源利用不充分、季节间分配不合理、自然灾害频发、农机农艺不配套、周年肥水药投入量大等一系列难题。该技术以稻油周年高产高效为目标,以温光资源优化利用为突破口,根据我省低、中、高海拔生态区光温资源约束特点,分别优化水稻、油菜品种搭配,通过调控生育进程提高光温资源利用效率,解决茬口衔接难题;通过农机农艺融合,提高水稻和油菜种植效率以及秸秆还田;建立了肥药减量施用技术,提高了肥药利用效率。通过技术集成,实现稻油轮作周年高产高效。

  在农业农村部耕地轮作项目、贵州省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示范推广项目等项目资助下,该技术在我省播州、湄潭、绥阳、兴义、思南、西秀、平坝、长顺、贵定、福泉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在兴义市万峰林街道推广的稻油轮作技术核心示范,水稻平均亩产达750公斤以上、油菜亩产达130公斤以上;在贵定县盘江镇推广的稻油轮作技术核心示范,水稻平均亩产达650公斤以上、油菜亩产达150公斤以上,多个示范区实现稻油双增产。据农推行业数据统计,稻油轮作模式在全省总推广面积达484.49万亩,平均亩产124.5公斤/亩,较全省油菜平均亩产119.2公斤/亩增产4.5%。

  与传统种植相比,稻油轮作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下,油菜植株内丰富的硫苷能有效地杀死有害细菌、虫卵、杂草等,有利于改善稻田连作、秸秆还田等带来的不利影响;且油菜根系分泌物能提高土壤中磷肥利用率。水旱轮作对抑制油菜病害发生也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实现水稻增产10%以上、油菜增产5%以上,降低水稻生长季的肥料用量15%左右,肥料利用率提高20%以上,显著降低病虫害发生,降低农药用量10%以上。

  低海拔区(海拔600米以下):“双晚”模式。选择耐热性和抗倒性较好的中晚熟优质稻品种,4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移栽,9月中旬前完成收获;选择生育期中晚熟油菜品种,9月初育苗,9月下旬移栽,次年5月中旬前完成收获。

  中海拔区(海拔600-1200米):“晚早”模式。选择生育期中晚熟优质稻品种,4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移栽,9月中旬前完成收获;选择生育期中早熟油菜品种,9月中上旬育苗,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移栽,次年5月上旬前完成收获;或10月中旬前直播,次年5月上旬前完成收获。

  高海拔区(海拔1200米以上):“双早”模式。选择耐寒性较好的中早熟优质稻品种,4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移栽,9月中旬前完成收获;选择生育期早熟油菜品种,9月中上旬育苗,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移栽,次年5月上旬前完成收获;或10月中旬前直播,次年5月上旬前完成收获。

  采取湿润育秧和旱育秧方式:注意做好厢面除草、培肥和整平,种子经过消毒、浸泡、催芽露白即可播种,播种时要稀播匀播,盖土后覆盖拱膜,根据气温揭膜炼苗,2叶1心时施断奶肥,移栽前3-5天施用尿素作送嫁肥,每平方米施用尿素10-15克。

  采用塑料钵盘育秧方式:每孔播种2-3粒,按照播底土—播种—覆土—洒水等程序,暗化3-5天后并排放于厢面,摆盘后灌平沟水,无纺布盖膜。1叶期每百张秧盘可用15%多效唑粉剂6g兑水均匀喷施,控制苗高。2叶期前秧田坚持湿润灌溉。揭膜后每盘施用4g复合肥。3叶-4叶期水分旱管。移栽前2-3d施用送嫁肥。

  按照品种的分蘖类型与不同海拔区确定基本苗与移栽密度。推荐采取宽窄行移栽方式,低海拔区栽插密度1.0-1.1万/亩,其规格为宽行40厘米,窄行20厘米,株距20厘米,等行距移栽的行距为30厘米。中海拔区栽插密度1.3万左右/亩,其规格为宽行40厘米,窄行20厘米,株距16.7厘米,等行距移栽的行距为30厘米。高海拔区栽插密度为1.4-1.5万/亩,其规格为宽行36.7厘米,窄行20厘米,株距16.7厘米,等行距移栽的行距为28厘米。

  (1)肥水调控。氮肥纯氮总量8-10公斤/亩,降低基蘖肥比例,氮素前肥后移作穗肥。氮素基蘖肥占40-50%,其中基肥和分蘖肥各占50%。氮、磷、钾的优化配方为N:P:K=1:0.5:(0.5-0.7),磷肥作为基肥一次施用,钾肥分基肥和穗肥2次施用,各占50%。水分管理按照“薄-晒-浅-湿”进行管理,薄水插秧,无效分蘖期晒田控苗,拔节孕穗期保证浅水层,抽穗至灌浆成熟期保持干湿交替灌溉。

  (2)病虫草防治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水稻分蘖期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破口抽穗前注意防治稻曲病,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选用三环唑等喷雾防治稻瘟病,抽穗后用井冈霉素等防治纹枯病;同时防治稻飞虱、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虫害。

  育苗移栽:(1)种子处理。针对油菜幼苗期黄曲跳甲、蚜虫等主要害虫,选用噻虫嗪等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时可以选择加入赤•吲乙•芸苔、氨基寡糖素等,提高油菜播种出苗质量和抗病虫能力。(2)备好苗床地。通常1.5~2米宽开厢,其中厢面宽1.3~1.8米,厢沟深20~25厘米;腰沟、围沟深25~30厘米。(3)适期育苗。一分地播种量100克,可移栽一亩大田,播种时要分厢定量,来回多次均匀撒播,播种后再用少量的谷壳、稻草或遮阳网盖种,墒情不好要淋透水以利于出苗整齐一致。(4)适期移栽。移栽期以五叶一心为宜,翻耕移栽密度5500~8000株/亩,行距40~60厘米,株距16~33厘米;免耕移栽可适当加大密度至6000~8000株/亩,各地结合生产实际合理确定。如干旱等不利因素导致移栽推迟,可在油菜三叶一心期叶面均匀喷施烯效唑或多效唑以降低株高,培育壮苗,避免高脚苗。

  直播栽培:(1)适期播种。亩播种量300~500克,种植密度为20000~30000株/亩左右为宜。(2)浅耕分厢定量直播。前茬水稻或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根据田块大小、坡度、干湿度抢墒机械浅耕开沟起厢,以厢面宽1.5~2米进行开厢,沟宽30~40厘米,沟深20~25厘米,腰沟、围沟深25~30厘米,三沟直平通,沟间不通畅采用人工疏通。(3)免耕直播。结合气候条件和土壤墒情,采用免耕撒播浅旋盖籽播种方式免耕适墒播种,避免土壤水分遗失,提高出苗率。(4)无人机飞播。前茬水稻在机械收获前10~15天左右排水晾田;无人机飞播前或之后3天,采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留茬高度40~50厘米左右,秸秆粉碎抛洒还田。

  科学施肥:(1)基肥。油菜播种前底施缓控释肥或复合肥30~50公斤/亩,有条件可增施商品有机肥150~200公斤/亩。(2)追肥。油菜生长期根据长势看苗追肥,提苗肥或薹肥亩用尿素8~10公斤追施。(3)增施硼肥。可结合底肥或苗期追肥亩用硼砂或速乐硼500~1000克混施;也可在苗后期和抽薹期叶面喷施,亩用硼砂50~100克或速乐硼50~75克。

  病虫草害防治:种植前3-5d,喷雾封闭除草;苗期用吡氟氯禾灵或精喹禾灵防止杂草。危害油菜的害虫主要有跳甲、蟋蟀、菜青虫、小菜蛾和蚜虫等,用吡虫啉、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轮换用药防治。危害油菜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白锈病、白粉病等,用盐酸吗啉胍、氨基寡糖素喷施防治病毒病;用多菌灵等防治菌核病;化学防治霉霜病和白锈病的常用药剂有烯酰吗啉、甲霜灵等;白粉病发病初期,选用酮、烯唑醇、多菌灵喷施防治。

  要注意水稻、油菜品种搭配,合理安排茬口衔接,水稻要保证在9月中下旬完成收获,油菜保证在5月上旬完成收获。

  联系地址:贵阳市延安中路60号,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粮油生产安全及单产提升行动是我区农业重点工作任务之一。种子是传播病虫害的重要载体,容易遭受土壤中有害生物的侵袭。药剂拌种是农药减量增效的绿色防控代表性技术,靶标精准施药,拌种用药量低,缓释高效持效,省工省药省种,地下地上病虫兼治,可提高种子出苗率和抗寒抗旱等抗逆能力,促进生根发芽、齐苗壮苗。因此,通过推广药剂拌种技术,将病虫害防控关口前移,源头保障粮油生产安全,争取全年粮油丰收的主动权,减轻后期防治压力,减少后期用药次数和农药用量,是实现农药减量增效的重要抓手。

  1.预防稻瘟病(苗瘟、叶瘟)、恶苗病、烂秧和立枯病,按每公斤干稻种选用24.1%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15-20毫升或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3-4毫升或25%噻.咯.霜灵悬浮种衣剂4-6毫升(兼治蓟马)或12%甲.嘧.甲霜灵悬浮种衣剂10毫升或10%精甲.戊.嘧菌悬浮种衣剂20-30克、或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10-15毫升、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克、或5%氨基寡糖素水剂10毫升,兑水5毫升,混合均匀,配制成浆状药液。

  3.拌种方法可采用干种子拌种或催芽露白种子拌种,干种子拌种在水稻浸种前2天进行,催芽露白种子拌种在水稻种子催芽露白后进行,将配制好的浆状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混合,使药液均匀分布在种子上,彻底阴干后,按常规方法进行浸种、催芽或播种。

  1.预防玉米茎基腐病。按10公斤玉米种子选用35克/升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10-15毫升、或18%噻灵.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10-20毫升、或4%精甲.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10-15毫升、或12%甲硫灵.精甲霜.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10-30毫升,兑水100-200毫升。

  2.预防玉米丝黑穗病。按10公斤玉米种子选用22.4%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20-30毫升、或60克/升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10-20毫升、或10%精甲.戊.嘧菌悬浮种衣剂20-30克(兼治茎基腐病),兑水100-200毫升。

  3.预防玉米丝黑穗病、蚜虫等。按10公斤玉米种子选用21%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80毫升,兑水150-200毫升。

  4.预防玉米地下害虫、草地贪夜蛾、粘虫、蚜虫等。按10公斤玉米种子选用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30-60毫升、或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38-53毫升,兑水80-200毫升;或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60毫升,兑水200毫升;或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40-60毫升,兑适量清水。

  5.将稀释后的拌种药液与玉米种子充分搅拌,使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阴干后按常规方法播种。

  预防大豆根腐病等土传病害。按10公斤大豆种子选用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20-40毫升、或62.5克/升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40毫升,兑水50-100毫升,混合均匀调成浆状药液后,与大豆种子充分搅拌至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阴干后可直接用于播种。

  1.预防马铃薯蛴、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兼治蚜虫预防病毒病。按每100公斤种薯,选用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50毫升,兑水460-950毫升稀释,将稀释药液倒在种薯上充分搅拌。

  2.预防马铃薯黑痣病。按每100公斤种薯,选用22.4%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8-12毫升,兑水稀释至500-1000毫升,倒在种薯上充分搅拌;或8%氟环.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30-70毫升,兑水200-300毫升稀释后喷雾到种薯上并充分搅拌;24%氟酰胺.嘧菌酯.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160-200毫升,兑水700毫升稀释,再与马铃薯块茎搅拌均匀;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0-120克,倒在种薯上充分搅拌均匀。

  3.预防马铃薯环腐病。按每100公斤种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100克,倒在种薯上充分搅拌均匀。

  主要预防油菜幼苗期黄曲跳甲、蚜虫等主要害虫。选用噻虫嗪等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时选择加入赤.吲乙.芸苔等,提高油菜播种出苗质量和抗病虫能力。按10公斤干油菜种选用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80-160毫升,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0克,兑水100-200毫升,混合均匀调成浆状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即可播种。拌种处理后的种子应及时播种,或控制在安全水分以下,在适宜的条件下储藏。

  该技术更适用于主要粮食作物规模种植的区域。药剂拌种时,将拌种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直至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阴干后即可,配制好的拌种药液应在24小时内使用,避免产生沉淀影响拌种防治效果。

  选择适宜本地生态条件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两高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如油研2020、黔油32号、黔油31号、油研501、油研585、庆油3号、油研50号、黔油早1号、油研早18、黔油早2号、阳光131等。

  育苗移栽增产潜力大,用种量少,有利于缓解茬口紧张的矛盾,适宜生产条件好,劳动力富裕的地区。

  精量直播用种量少,油菜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在采取较好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适宜多数地区。

  机械化栽培主要包括机械化直播和机械化收获。可大量降低劳动力成本投入,节本增效,适应机械化基础较好的地区。

  1.适宜播期。安顺地区直播油菜适宜播种时间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低热河谷地区可以稍早,高海拔地区可以稍晚。育苗移栽时间最晚应在10月底前完成。

  2.用种量及栽培密度。育苗移栽亩用种量100-150克,亩密度0.8-1.0万株/亩,行距40cm,株距15cm-20cm;精量直播亩用种量200-300克,密度2.0-2.5万株/亩,开沟条播行距40cm,定苗株距6-8cm,小窝点播行距40cm,窝距14-16cm,每窝放种5-6粒,双株留苗。

  3.育苗及苗床管理。苗床选择:选择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地势平坦,上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地作苗床。

  苗床制作:一般苗床的面积与大田面积的比例为1:6-8。以1.5m开厢,其中:厢宽1.2m,沟宽0.3m,沟深0.3m。每亩苗床施用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磷肥20-25kg+氯化钾8kg,将以上肥料充分混匀后撒施入厢面,反复碎土,使泥土细碎,上虚下实,泥肥充分均匀,然后平整厢面,开中沟、围沟排水。播种:一般在大田移栽前30-35天播种,播前晒种1-2天,可提高发芽率。播种量为0.4-0.5kg/亩,播种时将种子分三份在厢面来回均匀撒播(或拌适量细土或草木灰撒播),确保播种均匀,播后用细土或土灰浅盖,做到不露籽。

  (1)出苗后及时间苗,除去扎堆苗、瘦弱苗、病苗,每平方米留苗100-120株,同时人工拔除苗床杂草。

  (2)间苗后每平方米用清粪水1.5-2.0kg轻泼洒苗床1-2次,移栽前7天施“送嫁肥”,每平方米施尿素7.5克。

  (3)育苗期间保持床面湿润,每3-5天浇1次水,移栽前一天浇透土水,保证起苗时带土移栽。

  (5)用10%吡虫啉、2%阿维菌素或4.5%的高效氯氢菊酯喷雾防治跳甲、菜青虫、蚜虫等虫害。

  4.施肥。按照“施足底肥、早施提苗肥、重施苔肥、补施叶面肥”的原则进行。底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1000公斤+磷肥20-25公斤+钾肥8-10公斤+硼肥0.5-1.0公斤或复合肥35-40公斤+硼肥0.5-1.0公斤。提苗肥:育苗移栽成活后,直播油菜3-4叶期,亩施肥尿素5-7公斤。苔肥:苔高3-5cm,亩施尿素10-15公斤。叶面肥:终花期亩用尿素2-3公斤+0.3%磷酸二氢钾50g兑水50公斤喷施。

  5.中耕除草。全生育期中耕除草1-2次,或用油宝等油菜专用除草剂防除杂草。

  6.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进行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选用广谱、低毒、高效、低残留的药剂。可用10%吡虫啉、2%的阿维菌素或4.5%的高效氯氢菊酯喷雾防治跳甲、菜青虫、蚜虫等虫害,初花期用40%菌核净喷施1-2次防菌核病。

  7.收获。当全株2/3的角果呈黄绿色,主花序基部角果呈枇杷色,种皮呈黑褐色或黄色,为适宜收获期。如采用机械收获的田块其收获时间应推迟3~5天。油菜适宜收获期较短,要抢晴天收获。

  3.“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是高产栽培技术的核心,务必提高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4.“三分种、七分管”,无论何种栽培方式,产量高低最终取决于田间管理水平。

  ‘油研2020’是我省通过传统复合杂交与基因组现代生物技术育成的中晚熟油菜品种,是目前全国含油量超50%的品种之一。本项技术模式结合‘油研2020’生长特点,以绿色、高产、高效为核心,在明确油菜养分需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秸秆还田、种子药剂包衣拌种、移栽或直播方式、肥效应用、诊断追肥、综合除草防病治虫等单项技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目标。

  育苗移栽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我区轮作区域茬口矛盾,同时获得较高的油菜产量。

  该技术适用于全区,播种时间根据不同海拔、生态条件略有调整,育苗移栽占比较大的区域主推该技术。

  正确选择适宜的种子处理药剂。针对油菜幼苗期黄曲跳甲、蚜虫等主要害虫,可选用噻虫嗪等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时可以选择加入赤·吲乙·芸苔、氨基寡糖素等,提高油菜播种出苗质量和抗病虫能力。如:按每10公斤干油菜种选用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80~160毫升,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0克,兑水100~200毫升,混合均匀调成浆状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即可播种。配制好的药液应在24小时内使用,以免产生沉淀影响使用;拌种处理后的种子应及时播种,或控制在安全水分以下,在适宜的条件下储藏。

  苗床地应尽可能选择上年未种植过油菜或十字花科蔬菜、地势较高、土面平坦、土质疏松、肥力中上、水源条件好、四周无荫蔽、无根肿病和菌核病病源的地块作苗床。应特别注意的是,前茬为玉米或花生,且使用过阔叶除草剂的地块,不能用作油菜苗床地,因为此类地块有除草剂残留,油菜出苗后会大量死亡。按照苗床与大田1:10比例配置苗床,油菜苗床地要求厢面平整,土壤细碎。如果整地粗放,土块过大,会因油菜种子太细小,导致出苗扎根困难,不利于培育大壮苗。不论翻耕或免耕苗床育苗,都必须深沟高厢,以利排除渍水。通常1.5~2米宽开厢,其中厢面宽1.3~1.5米,厢沟宽0.2米;围边沟深0.3米,中沟深0.2米。

  育苗:油研2020育苗的最佳播期在9月上旬,适期早播。播种时一定要分厢定量,可与普钙或沙土混匀后,来回多次均匀撒播,播种后再用少量的谷壳、稻草盖种,以利于出苗整齐一致。出苗后加强苗床管理,一般苗床匀苗3次,匀苗原则是“三去三留”,即去弱苗留壮苗,去杂苗留纯苗,去病苗留健苗。翻耕移栽:苗龄30天左右,油菜“五叶一心”期移栽翻耕整地大田,移栽密度为5000~7500株/亩,行距40~60厘米、窝距16~33厘米。免耕移栽:在移栽前,采取人工或机械方式,防除过多过旺的杂草或返青稻茬,清理土面过多过长的秸秆等杂物,可适当加大移栽密度,一般为6000~8000株/亩。

  基肥,油菜移栽前底施缓控释肥(N:P205:K20=23:11:12)或复合肥(N:P205:K20=15:15:15)30公斤/亩加硼砂1公斤,有条件可增施商品有机肥150~200公斤/亩。追肥,油菜生长期根据长势看苗追肥:大田移栽后10天左右亩施用提苗肥10公斤尿素,大田期12月下旬追施5公斤尿素+10公斤复合肥,在初花至盛花期喷施“一促四防”混配液(磷酸二氢钾+高溶硼+啶酰菌胺+碧护)1次。

  针对我省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状况,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的防控策略预防和控制油菜病虫害。

  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农作物病残体、杂草和农用废弃物,带出田园集中处理,减少病(虫)源数量;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免疫诱抗。在油菜3叶期,选用赤·吲乙·芸苔、丙酰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几丁聚糖等喷雾,提高抗逆性。

  3.科学安全用药。选用三证齐全、质量合格的对路药剂,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做到打准时期、用足药量、科学混配、交替用药,并注意保护蜜蜂等非靶标生物;推广使用低容量多喷头施药器械或植保无人机等先进施药机械喷雾防治。(详见附表)

  赤水河流域严格执行《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禁止使用除草剂,可采用人工除草、机械除草等方式。

  非赤水河流域要优先选择机械除草、人工除草等非化学除草措施,科学选择安全性好的除草剂。

  免耕移栽油菜茎叶处理除草:免耕移栽油菜种植区域,在油菜移栽前5~7天,亩用20%敌草快200毫升或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200毫升,兑清水40公斤,进行茎叶处理均匀喷雾,不重喷、不漏喷,杀灭杂草和前茬作物实生幼苗。移栽前土壤封闭处理除草:油菜移栽前1~2天及杂草出苗前,使用相应的土壤处理剂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可选择亩用960克/升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毫升或50%乙草胺150毫升,兑清水50公斤,进行土壤均匀喷雾。

  油菜生长期化学除草:针对油菜田一年生杂草,在杂草2~4叶期,可选用复配制剂17.5%精喹·草除灵乳油150毫升/亩、或16%二吡·烯·草灵可分散油悬浮剂120克/亩等,兑清水40公斤,进行茎叶处理均匀喷雾;也可选择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0毫升/亩、或240克/升烯草酮乳油25毫升/亩、或8.8%精喹禾灵乳油40毫升/亩,与30%草除灵悬浮剂60毫升/亩混用,兑清水40公斤,进行茎叶处理均匀喷雾。

  人工收获应掌握在油菜终花后30天左右,全田油菜植株70~80%的角果色呈黄绿色至淡黄色,主花序中部角果籽粒呈现本品种固有色泽时进行,收割晾晒5~7天后择晴天脱粒。分段收获在全田80%左右油菜植株呈枇杷黄时,采用油菜割晒机或人工割倒,在田间晾晒5~7天后,用油菜自走式捡拾脱粒机捡拾脱粒,或人工拣拾后用全喂入式普通收割机脱粒。对抗裂荚、抗倒性强、熟期早、成熟一致性好的品种,在全田油菜植株90%以上角果变成黄色或褐色时,用油菜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收获,同时将油菜秸秆粉碎还田。

  通过直播方式,可以减少劳动力等生产投入,提高油菜生产对比效益。本项技术模式结合直播油菜生长特点,综合品种选择、秸秆还田、种子包衣、浅耕分厢定量直播(或免耕直播)、以密补迟、种肥同播、一次性缓控释肥应用、诊断追肥、综合除草防虫防病等单项技术,促进油菜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该技术适用于全省各地区,播种时间根据不同海拔、生态条件略有调整,直播油菜占比较大的区域主推该技术。

  正确选择适宜的种子处理药剂。针对油菜幼苗期黄曲条跳甲、蚜虫等主要害虫,可选用噻虫嗪等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时可以选择加入赤·吲乙·芸苔、氨基寡糖素等,提高油菜播种出苗质量和抗病虫能力。如:按每10公斤干油菜种选用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80~160毫升,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0克,兑水100~200毫升,混合均匀调成浆状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即可播种。配制好的药液应在24小时内使用,以免产生沉淀影响使用;拌种处理后的种子应及时播种,或控制在安全水分以下,在适宜的条件下储藏。

  浅耕分厢定量直播:前茬水稻或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根据田块大小、坡度、干湿度抢墒机械浅耕开沟起厢,以厢面宽1.5~2米进行开厢,沟宽0.3~0.4米,沟深0.3~0.5米,三沟直平通,沟间不通畅采用人工疏通。油研2020直播最佳播期为9月25日~10月15日。结合机械浅耕开沟起厢采取种肥同播机播或人工分厢定量撒播,根据分厢的厢面面积大小控制直播种子播种量。直(机)播用种量每亩用种250~400克,如在10月25日以后播种,每亩用种400~500克,密度控制20000株/亩左右。免耕直播: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墒情,采用免耕撒播浅旋盖籽播种方式免耕适墒播种,有条件的产区可探索使用无人机播种,避免土壤水分遗失,提高油菜出苗率。无人机飞播:前茬水稻在机械收获前10天~15天左右排水晾田。无人机飞播前或之后,采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留茬高度40~50厘米左右,秸秆粉碎抛洒还田。水稻收获前播种油菜,亩用种量0.4公斤左右,水稻收获后播种油菜,亩用种量0.5公斤左右。随播期推迟相应增加用种量。无人机飞行高度为3米左右,选择无雨无风气候进行作业。

  基肥,油菜播种前底施缓控释肥(N:P205:K20=23:11:12)或复合肥(N:P205:K20=15:15:15)30~50公斤/亩加硼砂1公斤,有条件可增施商品有机肥150~200公斤/亩。追肥,油菜生长期根据长势看苗追肥,1叶1心第一次提苗肥亩施用5公斤左右尿素,5叶1心第二次提苗肥施用5~10公斤尿素,在初花至盛花期喷施“一促四防”混配液1次。

  针对我省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状况,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的防控策略预防和控制油菜病虫害。

  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农作物病残体、杂草和农用废弃物,带出田园集中处理,减少病(虫)源数量;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免疫诱抗。在油菜3叶期,选用赤·吲乙·芸苔、丙酰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几丁聚糖等喷雾,提高抗逆性。

  3.科学安全用药。选用三证齐全、质量合格的对路药剂,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做到打准时期、用足药量、科学混配、交替用药,并注意保护蜜蜂等非靶标生物;推广使用低容量多喷头施药器械或植保无人机等先进施药机械喷雾防治。(详见附表)

  赤水河流域严格执行《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禁止使用除草剂,可采用人工除草、机械除草、稻草覆盖等方式。

  非赤水河流域要优先选择机械除草、人工除草等非化学除草措施,科学选择安全性好的除草剂。

  (1)免耕直播油菜种植区域化学除草:在油菜播种前5~7天,亩用20%敌草快200毫升或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200毫升,兑清水40公斤,进行茎叶处理均匀喷雾,不重喷、不漏喷,杀灭杂草和前茬作物实生幼苗。

  (2)油菜播种期土壤处理除草:油菜播种后1~2天及杂草出苗前,使用相应的土壤处理剂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在播种覆土后,亩用960克/升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毫升、或50%乙草胺150毫升,兑清水50公斤,进行土壤均匀喷雾。

  (3)油菜生长期化学除草:在油菜田一年生杂草2~4叶期可选用复配制剂17.5%精喹·草除灵乳油150毫升/亩或16%二吡·烯·草灵可分散油悬浮剂120克/亩,兑清水40公斤,进行茎叶处理均匀喷雾;也可选用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0毫升/亩、或240克/升烯草酮乳油25毫升/亩、或8.8%精喹禾灵乳油40毫升/亩,与30%草除灵悬浮剂60毫升/亩混用,兑清水40公斤,进行茎叶处理均匀喷雾。

  人工收获应掌握在油菜终花后30天左右,全田油菜植株70~80%的角果色呈黄绿色至淡黄色,主花序中部角果籽粒呈现本品种固有色泽时进行,收割晾晒5~7天后择晴天脱粒。分段收获在全田80%左右油菜植株呈枇杷黄时,采用油菜割晒机或人工割倒,在田间晾晒5~7天后,用油菜自走式捡拾脱粒机捡拾脱粒,或人工拣拾后用全喂入式普通收割机脱粒。对抗裂荚、抗倒性强、熟期早、成熟一致性好的品种,在全田油菜植株90%以上角果变成黄色或褐色时,用油菜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收获,同时将油菜秸秆粉碎还田。

  异菌脲、小盾壳霉、盾壳霉、腐霉利、氟唑菌酰羟胺、菌核净、甲基硫菌灵、啶酰菌胺等。

  丙森锌、代森锰锌、霜脲·锰锌、甲霜·锰锌、霜霉威·盐酸盐、乙蒜素、多菌灵等。

  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兼治莱青虫等)、球孢白僵菌、噻虫嗪、溴氰菊酯等。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苏云金杆菌、阿维-苏云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油菜移栽前1~2天及杂草出苗前,或油菜播种后1~2天及杂草  出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除草。

  敌草快、草甘膦、烯草酮、高效氟吡 甲禾灵、精喹禾灵、草除灵、精喹。草除灵、二吡·烯·草灵等。

  免耕移栽油菜在移栽前5~7天、或播种前5~7天,用敌草快或草 甘膦进行茎叶处理均匀喷雾油菜生长期化学除草:针对油菜田一年生杂草,在杂草2~4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

  针对贵州油菜生产中劳动力成本攀升和油菜籽比较效益下降的情况,顺应油菜栽培方式由劳动密集型的育苗移栽向轻简化栽培方式发展的趋势,研究形成的技术体系。通过该技术,实现了耕地作业效率提高,播种厢面的规范,油菜种子播种量的定量,解决了油菜播种时整地质量不规范,厢沟不配套、排水不通畅,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的整齐度等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通过机耕分厢,提高了土壤整地水平和整地的规范,避免了播种时土壤板结,通过定量直播,提高种子的播种质量,保证了出苗的整齐度和减少定苗、间苗的工作;采用耕播一体农机可一次性完成“整地、分厢、施肥、播种、覆土”等5项作业,提高播种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定量播种,提高了种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以小型农机耕地、分厢、定量直播高效栽培技术替代育苗移栽技术,可达到稳产高产、节本增效的目标。

  核心技术“油菜机耕分厢定量直播栽培技术”自2018年以来单独或作为其他技术的核心内容,在国家油菜产业体系贵阳综合实验站和贵州省油菜产业体系的各示范县进行推广实施,5年来在贵州遵义、金沙、绥阳、黔西、瓮安、安顺、平坝、贵定等县多地进行示范、推广,获得良好效果。2018-2023年,在贵州省遵义试验示范基地,采用该技术小面积实收亩产均在156.0千克以上,最高达到187.30千克。4年来示范推广面积90余万亩,全省累计推广应用面积300余万亩。目前该技术正在贵州省油菜主产区推广应用。

  本标准规定了油菜机耕分厢定量直播种植全套技术,试验示范的油菜籽一般平均单产130公斤/亩左右,最高单产达到290.35公斤/亩,产量与育苗移栽种植比较,产量相当;用工量与育苗移栽种植比较,减少6个工/亩,总成本减少400元/亩;按照目前一般单产130kg/亩、三年平均价格5元/kg计算,产值650元/亩;扣除种子、农药、肥料、劳动力成本、动力成本,育苗移栽总经济效益是负250.00元,该技术亩增收150。

粤ICP备14045741号-1Copyright(C)2023-2024傲世皇朝平台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