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悦会员登录平台开户【杏悦注册】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3-21 23:10   

  杏悦会员登录平台开户【杏悦注册】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师资力量、精品课程、发展状况……你想要了解的相关学院与专业的信息,这里都有!快来了解一下吧!

  海洋科学技术学院现有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实验师1人。另还特聘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海外名师”1人。根据学院的发展需求,还将引进20余名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学院设海洋科学实验中心,现有设备总值500余万元。海洋科学学科2016年被评为海南省重点特色学科,2017年7月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立项答辩,获立项建设资格。目前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物理海洋数值模拟、高光谱分析、海洋光学仪器辐射定标设计、水下机器人、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海洋防腐防污材料制备、海洋气溶胶等,主持在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

  学院坚持“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不动摇,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四元”人才培养,通过实施“一流本科工程”,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体现在学院鼓励学生参加文化社团、公益活动、科研实践、学术交流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如海洋知识竞赛、海洋知识宣传、大东海等海域净滩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等。目前在校生参与开放实验或教师科研项目20余人,参加学术交流3人次,并获得奖项2项。学院将进一步凝练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推进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等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的建设,促进学院专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创意设计学院现有教职工37名,其中专任教师31名,教授4名,副教授10名,讲师14名,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25人,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设计师为特聘教授。学院现有数字媒体技术、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647人。

  学院以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术过硬、学科特色鲜明为指导思想,追求艺术设计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交叉互补、融合创新、共同发展,培养既掌握艺术、信息和文化创意管理理论与实务,又具备创意设计思维与开发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创意产业人才。学院目前拥有各类教学仪器设备齐全的实训室20间,近7000平米的设计大楼计划2019年底投入使用。

  学院以“产学研”型的创意设计工作室、旅游品牌创意工作室、团学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为纽带,以“政产学研销”的“三亚旅游商品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市场、学校等多方社会资源,确保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提高本科办学质量。学院与三亚涯角动画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深海研究所海南诺亦腾研究院、海南瑞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三亚大兴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才条件。

  学院突出“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特点,在国内知名的大赛中屡屡获奖。近几年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全国首届图书馆杯主题海报创意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承担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公共计算机部,目前在校本科生973名。学院拥有一支朝气蓬勃、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专任教师43人,教授11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65%以上。

  学院设有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室等多种创新与技能训练实验室。拥有小型计算机系统、微机局域网等各类计算机及实验设备1000余台,实验设备先进,实验室环境优雅宽敞,具有优良的教学实验条件,实验中心的局域网通过光纤专线接入校园网,通过校园网接入Cert_net和Internet。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特色。学院教师近年来承担省市级、校级科研项目和各级教学改革项目5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

  学院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努力实现“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网络工程专业在2014年被海南省高等教育评为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院重视各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近年来学生在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获得国家级、省部奖励200余项。2017-2018年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级)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40多人,“网络工程”30多人;通过思科、华为、H3C等企业认证证书10多人。

  学院积极构建就业服务平台,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思科公司、新华三集团、智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BM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的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院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深受社会好评,社会需求旺盛,连续3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

  海洋信息工程学院现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6人,专任教师32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23人。学院现有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海南省“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1人。

  学院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多部,其中多篇论文被SCI、EI收录。学院老师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市级项目10余项。

  学院注重学生的创新、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及海南省举办的各级各类竞赛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中成绩显著:2018年8月在第七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华南赛区中荣获三等奖4组;在省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3人次。

  学院注重学生考研工作,认真指导学生备考,近几年,多人被中国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多所985和211院校录取。

  目前,学院正在努力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拓发展空间,以学生为中心,认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使学院成为深受社会认可、学生欢迎的人才培养基地,力争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理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691人,教职员工67人,专任教师41人,其中正高9人,副高31人,讲师1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0人。学院刘晶晶教授先后荣获第九届海南省青年科技奖、2012年度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三、第二层次人选,2017年度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世界著名数学大师、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丘成桐教授为我院特聘教授,同时学院还聘请了多名兼职客座教授。

  学院拥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物理创新实验、数学建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等实验室,其中物理实验中心为省级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师生在全国及海南省举办的各类竞赛中成绩显著,近年来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曾荣获本科组国家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21人次,荣获省级一等奖30人次、二等奖45人次、三等奖30人次;参加全国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暨自制物理实验教具展评,获得本科组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7人次,三等7人次,自制物理实验教具展示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2人次,实验创新奖2人次;参加2017年海南省高等学校第一届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1人次的好成绩;参加2018年第七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获得大赛一等奖,这是海南省高校参与该项赛事获得的第一个奖项。数学专业教师参加全国微课教学竞赛获国家二等奖和赛区二等奖各1项。

  旅游学院的前身是1994年设立的琼州大学旅游系,是海南最早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院系,为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5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2人,外籍教师4人;博士1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9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以上达90%。学院同时还聘请了30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业内专家作为我院客座教授。

  学院拥有旅游管理硕士专业(MTA)学位点,旅游管理(中奥合作)、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4个本科专业,各类在校生2260名。MTA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名列全国前十位。2013年起我校与奥地利IMC应用技术大学联合举办旅游管理(中奥合作)专业,目前该专业在校生400多名,已毕业两届学生。

  学院重视学科平台建设和内涵建设,现有海南省国际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研究基地、海南省南海文明研究基地、海南省旅游协同创新中心、旅游管理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等一批科研、教学和学科发展平台。拥有《中国旅游地理》1门省级精品课程,拥有《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现代饭店管理》、《旅游统计学》等4门校级精品课程。

  学院是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验项目单位,一贯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打造国际化的特色学科,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项目——“发展中国家旅游管理高级研修班”,受到教育部领导和来自埃及、南非、肯尼亚、马尔代夫等十几个国家学员的高度赞誉。学院逐年加大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健全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有酒店、客房、餐饮、旅行社等校内实验室;先后与数十家品牌酒店、著名景区、旅行社和会展公司共建了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旅游管理学科为海南省重点(扶持)学科,学院教学科研团队以服务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为中心,依托三亚国际著名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巨大产业优势,多年来在海洋旅游、休闲旅游、民族旅游等研究方向上形成鲜明特色。近年承担各类国家级省级课题百余项,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学院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育人理念,以“强基础、重应用、显特色、促就业”为抓手,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近五年,学院学生在全国旅游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饭店职业技能大赛、“远华杯”全国大学生会展创意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商务会奖旅游策划竞赛、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荣获全国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11人次、三等奖10人次,团体一等奖3次,优秀组织奖1次;在海南旅游休闲产品设计大赛、海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海南旅游线路设计大赛、海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竞赛、中国(三亚)会展创意创新大赛等省级各类省级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60多项、300多人次。近年来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位列学校前茅。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1个本科专业,同时承担着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00人。

  学院成立于2013年,其前身琼州学院政治系(政史系、思政部)有着6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4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人,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5%,中共党员占90%。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20多项,出版专著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多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省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西南五省(区)”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荣誉或奖励。

  学院向来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被评为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团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管理学》等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伦理学》和《法学概论》课程被评为校级核心课程。

  学院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近五年学生荣获校级以上奖励60多次,其中9人获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学术论坛(本科生组)优秀成果奖。毕业生在考研、就业中深受欢迎,近五年平均就业率(含考研、考取公务员等高层次就业)达98%。

  民族学院分布在三亚和五指山两个校区办学,现有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应用心理学、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5个本科专业和学前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旅游管理、会计5个专科专业。学院目前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3878人,其中本科生1100人,专科生2778人。学院现有教职工93人,专任教师72人,教授8人,副教授27人,双师型教师7人,博士10人,硕士34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十佳”2人。拥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

  学院教师科研实力雄厚,近三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篇;主持课题3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26项,出版教材21部;获科研成果奖29项。形成了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力量较强、学术水平较高、层次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为骨干的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多种实训室,如师范专业实训室、书法实训室、绘画实训室等共计100多间,可以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学院先后与海南省军区机关幼儿园、海南省平山医院、三亚市实验小学、三亚监狱、三亚市第四中学等单位建立了1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极大地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求。

  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近三年来民族学院的学生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优秀奖;海南省校园文学大赛三等奖;第一届北部湾城市运动会国际象棋男子组第四名;三亚市优秀共青团员干部称号;海南省教育教学信息化评比活动三等奖;海南省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学院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我爱海南黎之声”黎族文化保护调查团——“海南黎族传统文化的时代变迁研究”项目,入选2016年全国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最具影响好项目。这是我校唯一入选的最具影响好项目,也是海南省高校入选的三个项目之一。

  学院在近60年的师范教育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成熟的师范教育模式。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毕业生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近三年有20名学生先后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研究生,毕业生整体就业率维持在85%以上。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现有社会工作1个硕士点,有社会工作、秘书学、新闻学、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等6个本科专业,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3个海南省立项建设硕士学位点,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700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博士1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45%。教师队伍中既有国务院特贴专家、省优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又有具备博士、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近5年来获得立项的省部级科研项目6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其中《黎族通史》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资助。

  学院教学成果丰硕,近5年获得海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是海南省特色专业。学院承担了民政部“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海南省南海文明研究基地”的建设任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是省级普通高校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实验中心现有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室、汉语语音实验室、新闻电子采编实验室、微格教室、秘书实训室、社会工作实验室等13个实验室,占地面积660平方米,软硬件设备投资500多万元,成为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

  学院开放办学,立德树人,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开办“人文讲堂”,开辟开放课堂,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每学年举办“山海流韵”文艺晚会和“美韵杯”朗诵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先后有多位学生在校期间出版小说、诗集等文学作品。每学年各专业均有学生在国家级、省市级各类专业学习、文体活动中获奖以及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专业相关论文。60多位学生毕业后考取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近5年,各专业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

  学院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学术交流、汉语支教、教师互访、学生互换、科研合作等方面的联系与交往日益密切,与美国及欧洲地区有关高校建立了协作关系,与港澳台有关高校和机构建立了交换生和学生实习等方面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学院共派出25名学生到台湾真理大学和台湾屏东科技大学互换学习,有多名师生作为汉语教育志愿者到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尼泊尔等国支教。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逐步形成“担当、包容、阳光”的学院文化和精神,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培养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2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472人,教职工29人,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副研究员2人,讲师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硕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以上比例为100%,已形成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渐趋合理的教师梯队。

  学院教师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主持省市级课题30余项,项目资金总额400余万,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2部,申请专利23项。

  学院近三年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和海洋经济创新示范项目获得立项,参与了辽宁省和教育部共建的协同创新中心。

  学院拥有院士工作站(朱蓓薇院士)、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海研发中心、海南省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海洋食品创新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此外学院还拥有食品工艺实验室、食品分析测试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食品感官评定实验室、发酵产品生产线余万元,能够满足师生教学科研工作。同时学院与三亚百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亚海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南金芝麟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构建产学研合作联盟,建立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创业等能力的培养。

  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近年来学生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多次获奖,获国家、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多项,近1000人考取食品检验工、化学检验工、公共营养师等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学院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2018-2019届20多名学生考取国内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0%。

  学院积极拓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霍夫斯特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台湾海洋大学、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台湾真理大学等国内外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科技合作与人才培养。

  水产与生命学院源于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化生系,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现有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产养殖学、生物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在校生979名。教职工42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教授8人,副教授18人,博士学位19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海南省领军人才1人、海南省“515人才”3人、海南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省级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海南省优秀员1人、海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1人。

  2016年以来学院教师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累计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1项,科研经费986万元。其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海南省重大科技项目2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项、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6项。近三年发表论文90余篇,申请专利11项,出版专著3部。

  学院拥有海南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实验室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3000多万元。

  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学生在“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海南省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其中荣获国家三等奖8人次、省二等奖11人次。30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省立项。学院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应届毕业生考研通过率62.5%,近三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0.97%。

  学院与正大集团、海南海丰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构建产学研合作联盟,建立的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分布海南沿海8个县市,可为本科生的培养开展最有效的实训,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创业等能力的培养。

  学院积极拓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近年来学院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立海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厦门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国内外相关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科技合作与人才培训。

  继往开来,学院将抓住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发挥学院专业特色,力争建成一个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全院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和不断进取的姿态,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生态环境学院成立于2018年8月,由原海洋科学技术学院与生命科学与生态学院部分专业整合优化而来。学院现有环境工程、海洋资源与环境、生态学、园艺等4个本科专业,并拥有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海洋工程省级重点特色学科和环境工程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并拥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省级院士工作站。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41人。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43人,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6人、双师型教师9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15人。环境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导师近20人,并有5人被评为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程院丁德文、杨志峰院士为我院双聘院士。学院近三年计划再引进高水平教学和科研人员30人。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已与中科院深海所、南海所以及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水平科研院所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各院所有多名学者、专家为我院外聘教师。

  学院拥有完备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目前学院实验室面积近2000平米,拥有激光粒度仪、离子色谱仪、总有机碳分析仪等先进的大型实验设备,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可满足我院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及学生从事专业实验、创新活动的需求。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注重科学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从学科专业特点出发,通过与十几家校外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合作,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就业与创业等能力的培养。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星海环境保护协会”,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近三年来学生在协会教师的指导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获奖,其中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项,获海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5项。

  学院将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类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构建完整的教学、科研和实践体系,为国家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为在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发展大背景下保护好海南的绿水青山提供智力支撑。

  商学院现有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海事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400多人;教职员工3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3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27人;外聘社会各界教师5人。学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院重视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教学科研成果显著,现有《微观经济学》、《运筹学》、《市场营销》、《旅游统计学》4门校级精品课,1个旅游营销课程校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应用型转型专业建设项目。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200篇,其中50多篇被SCI、EI检索;出版专著、教材10多部;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8项、市校级课题19项。

  学院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院与多家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与台湾真理大学、立屏东科技大学开展学生交换。学生在省级以上竞赛中取得佳绩,获“日新杯”市场营销大赛二等奖、“京东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第七届社科杯全国市场营销大赛二等奖。在学校活动中,荣获2017年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洋知识竞赛亚军、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7(第三届)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银奖、五四红旗团委和“不忘初心跟党走,华彩五四踏歌行”大合唱比赛二等奖。

  体育与健康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900多人。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专任教师5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25人,博士学位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50%以上,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国家一级帆板、帆船教练1人,国家级运动健将4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人。

  根据学校办学转型、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海洋强国战略、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及海洋强省战略为目标,以培养各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体育人才为办学宗旨,坚持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两手抓,强化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完善学院办学软硬件条件。学院现有体育馆2座,田径运动场3个,解剖、生理等实验室5个,教育教学实践实训基地(高尔夫、游艇、潜水、帆船、帆板、健身俱乐部、星级酒店等)20多个。

  近三年学院在教学、科研及各类竞赛上取得较好成绩。在科研上,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6部,编写教材5部,在核心期刊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教学上,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大赛奖等多项奖励;在竞赛上,参加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中国杯帆船赛、中华龙舟大赛、全国舞龙舞狮大赛等多项赛事,获得冠亚军等骄人成绩,在同类院校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学院师生参加“阿罗哈环海南岛大帆船赛”、“三亚国际马拉松赛”、 “国际女子沙滩排球公开赛”等10多项赛事的裁判及服务工作,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近3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展望未来,学院将以海南经济特区建设、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为契机,重组教学资源,提升办学水平,全力打造具有热带海洋地方特色的优势体育学科和专业,并使之逐渐成为具有一定国内外影响力的体育与健康学院。

  外国语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创办于1978年。学院现有英语、俄语、泰语三个本科专业和大学外语教学部,全日制在校生1056人,现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61人,博士研究生5人,高级职称20人,多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外籍教师5名,其中泰语外教1名,英语外教2名,俄语外教2名(1人获海南省政府颁发的“椰岛奖”)。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较为显著。近年来,本院教师完成国家级、部级和省级科研课题50多项,其中所完成的国家级课题为我校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60多部,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外语类专业核心期刊20多篇;省级高校教学科研成果奖3项;2名教师获海南省教学十佳,2名教师分获“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商务英语类二等奖、英语专业组三等奖。

  学院按照“厚基础、强素质、重应用”的办学思想,完善低年级小班教学、高年级分层教学,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各类兴趣小组,扩展知识,培养拔尖人才;通过开展大学生外语文化节、配音、翻译、话剧、口语角、书法等各种专业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师生广泛参与“博鳌亚洲论坛”、“金砖国家会议”、“中国-东盟大学校长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中国-东盟国家澜湄合作会议”、“上合组织教育专家论坛”、“中俄旅游论坛”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扩大师生视界,拓展学生能力。近5年,各专业初次就业率90%以上。

  学院凭着“广开渠道、促进交流、突出重点、力求实效、特色办学”的思路,借鉴先进教学、管理理念,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强化教学质量,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威斯康辛大学,英国伦敦大学、荷兰莱顿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南乌拉尔国立大学、泰国孔敬大学、兰实大学、清迈大学等30多家国外著名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派教师、学生赴外交流合作。

  艺术学院现有教职工49名,其中专任教师43名,教授6名,副教授17名,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具有影响的艺术家为特聘教授。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编导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638人。

  学院以专业技术过硬、理论基础扎实、学科特色鲜明为指导思想,以“特色生存、严训勤练、多出成效”为工作思路,培养兼具艺术内涵与娴熟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学院目前拥有各类实训室135间,各种教学仪器设备齐全,18000平米艺术大楼预计将在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学院以“产学研”型特色专业实验班为纽带,把教师、学生、企业三者结合在一起确保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技能。学院与海南省民族歌舞团、三亚市群众艺术馆、三亚市第一中学等十余家企事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真正让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自身专业技能。

  学院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高水平的专业活动。尤其是在2018年央视春晚海南三亚分会场的精彩表演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近三年学院学生开展个人音乐会107场,服务地方演出近100场;参加各类艺术比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26项。近年来各专业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都超过90%,就业质量也在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培养模式:学校对按大类招生的专业学生采取“1+3、1.5+2.5、2+2”的培养模式,即对新生入学时在专业大类内不分专业和专业方向,在完成专业通识课和基础课程学习后,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兴趣特长和相关专业成绩等,在其规定的学期末参加本专业大类的分流工作,之后学期正式进入本专业类中的某个专业学习。

粤ICP备14045741号-1Copyright(C)2023-2024傲世皇朝平台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