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巴黎娱乐注册「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4-02-29 22:58   

  首页-金巴黎娱乐注册「首页校企合作,即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国内外许多高校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方式与企业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具体有“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实践环节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校企共建课程的教学合作等。而校企合作建设课程的形式又有课程置换、课程共建等。课程置换是将院校现有专业的相关课程替换为企业培训课程,课程共建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的课程建设。

  《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笔者拟就为什么要开展《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校企合作教学,如何将《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日常教学与校企合作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为实现新建本科院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一些思路与参考。

  我院为新建本科院校,前身为高等专科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既不同于老本科院校强调学术型的要求,也不同于专科院校、技术院校强调实用技术能力的要求,而是定位在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足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操作需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日新月异的现阶段,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仅仅依靠学校的资源和环境往往难以实现,必须要有现代企业的深层参与和有力支持。校企合作是培养贴近生产实际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课程是校企合作的基本单位,将校企合作下移至课程建设层面,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有效实施,扎实推进校企合作,使企业清楚地看到校企合作的效果,双方的合作才能更有效。课程是学校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和直接载体,是学生知识、技能构建的基础和依托。如何将现今企业先进的理念、知识、技能引入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校企深层次合作着力破解的难题。以企业为主导,由企业提出实际的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以学校为主体,以学校教师为主要力量,将企业提出的教学要求在课程中加以实现,人才培养才可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二)《焙烤食品工艺学》课程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进行校企合作教学具有可行性

  焙烤食品是指以小麦粉为基础原料,采用焙烤加工手段进行熟制的一大类食品,营养丰富,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面包、饼干、蛋糕以及塔、派、松饼、泡芙等点心类。《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实践性强,具有动手机会多、学生兴趣高、社会需求广的特点。

  烘焙理论知识是烘焙制作实践的科学总结,而掌握烘焙制作理论知识又是正确学会烘焙操作技能的条件和基础。因此,对于《焙烤食品工艺学》的学习,不仅要重视理论,系统地学习、掌握烘焙制作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系统的焙烤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是《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教学目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经验丰富、操作熟练,学校专业教师理论知识系统、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因此,可将企业引入学校的课程教学,以学校教师为主要力量,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承担《焙烤食品工艺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更好地实现《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教学目标。

  对于学校,校企合作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企业人才、技术和硬件的共享,加强了学校的教学力量和教学条件,扩展了办学空间;专业教师和学生到企业锻炼实践,有利于提高师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对于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过程实际上也是在推广企业及提高其产品的知名度,培养未来潜在的消费群和合作伙伴。学校的课程教学,会充分考虑企业的用人要求,增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可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与风险。企业技术人员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授课交流,可实现教学相长,提高业务能力。学校的理论基础研究,可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或产品质量改进提供智力支持。

  对于学生,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提高其综合职业竞争能力;校企合作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为让学生扎实掌握焙烤食品的基本理论、制作方法、操作要点,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焙烤食品工艺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后实训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单一的课堂讲授转变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训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并用的新型教学体系。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实验教学和实训实习环节,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设计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时,积极与企业做好沟通工作,尽量使其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员工培训内容兼容;努力实现“理实融合,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一)充分利用校企两种资源,确立校内理论、实验教学与校外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上网查询、电话联络、上门走访等形式对焙烤企业进行调查、汇总与筛选,根据知名度、经营规模、生产现代化程度、经营管理水平等情况,筛选符合要求的焙烤企业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各企业的用人要求,洽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等事宜。

  不同规模的企业,由于自身发展定位的不同,即使是相同岗位,其用人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说,大型企业较注重自身今后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可发展能力要求较高;小型企业更看重眼前的生存与利益,对工作经验、顶岗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

  为适应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及满足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要,确立《焙烤食品工艺学》采用校内理论、实验教学与企业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充分利用校内外两种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适合目前的市场需求,适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并最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统一。

  (二)重视理论教学,加强实验操作,抓住关键环节,掌握典型品种,合理精简教学内容

  掌握理论知识是学会实践操作技能的条件和基础。只有理解焙烤中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掌握焙烤工艺中的制作原理及技术要领,理解操作参数与产品品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理解烘焙制作的真谛、掌握烘焙制作技术。

  焙烤食品制作具有规范的工艺与严格的操作要求,实践操作是学习焙烤食品制作技术的重要途径。焙烤理论知识是烘焙制作实践的科学总结,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分析、总结,才能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飞跃。

  在全面考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关系的基础上,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校内教学是由理论课《焙烤食品工艺学》(24学时)和实验课《焙烤食品工艺实验》(1周)两部分组成。主要通过《焙烤食品工艺学》的理论教学来讲授焙烤基础理论知识,并结合《焙烤食品工艺实验》的实验教学进行具体的基本技能操作,以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其在生产实践中的不断提高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本科教学总时数的削减,焙烤食品工艺学的课时相对偏紧,而焙烤食品的种类繁多、内容繁杂。因此,在有限学时的课程教学中,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教学应删繁就简,选择在技术上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品类,以面包、饼干和蛋糕工艺为授课主体,抓住关键环节,把握共性,突出重点,做到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焙烤食品工艺学的理论教学,主要讲授焙烤食品原辅料的种类、性质及其加工特性,面包、饼干、蛋糕等主要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及其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解决措施。通过学习面包、饼干、蛋糕等主要焙烤制品的特点、原料涉及的范围和最基本的制作工艺,以带动其他焙烤产品的工艺学习。

  焙烤食品工艺学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衔接,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面包制作、蛋糕制作和饼干制作三部分。在面包制作实验中,分别进行主食面包与花色面包的制作比较,快速发酵法、一次发酵法、二次发酵法制作面包的比较。在蛋糕制作实验中,分别进行SP海绵蛋糕、戚风蛋糕、油蛋糕的制作比较。在饼干制作实验中,分别进行酥性饼干、韧性饼干、曲奇饼干的制作比较。

  每项实验的知识要点包括原辅料的性质及工艺性能、制作工艺流程及要点、产品品质评定、常见产品缺陷及原因分析、解决措施。通过实验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相联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实际岗位工作为基础进行实习实训,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约20%~30%的在读学生有意在焙烤行业发展,该部分学生希望在校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实训、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毕业后,由于考研学生的分流,以及各人就业机会的不同,实际从事焙烤食品工作的比例约为5%~10%。

  毕业生的校外专业实训、实习根据各自的就业意向进行分流。焙烤实训基地、焙烤企业愿意为期望毕业后在焙烤行业发展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他们进一步学习与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通过与焙烤企业、焙烤行业的沟通,对烘焙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总结,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1)职业道德素养,爱岗敬业、诚信尽职,是对焙烤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2)烘焙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焙烤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3)焙烤专业能力,包括产品的开发能力、产品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烘焙店面管理能力等。

  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需要企业氛围的熏陶、企业文化的渗透,是学校环境所不能替代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专业能力的提高,需要在企业生产中进行实践与锻炼。因此,校外专业实训、实习课是对校内理论、实验课程的补充与提高,是《焙烤食品工艺学》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校外实训课(1周)在校企联合实训基地进行,由企业下达生产任务,分发工作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自主完成生产任务,从原料到产品模拟工厂实际。课程中的每个学习情境都是焙烤食品企业的真实生产情境,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都按照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进行。使学生从书本和传统的课堂中解脱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培养职业素质、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能力。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协助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实训进行现场指导和管理。企业工程师边讲边示范、学校教师参与辅导,既发挥了企业工程师实践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优势,学校教师在教学辅导中也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

  校外实习课(1~2个月)在焙烤企业按轮岗方式进行,每个岗位实习1~2周,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焙烤企业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真实的岗位实践训练,使学生进入真实的职业情境,有利于学生在生产中感悟职业道德,培养实践能力,逐渐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转变,从学校走进企业,从校园迈向社会。

  [1]陈天虹.依托校企合作加强师生实践应用能力[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5):406-408.

  [2]况汉英.新建本科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5):66-67.

  [3]胡天明,李春华,党跃轩,徐丽娟.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3).

  [4]章斌,王忠合,侯小桢.《焙烤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J].科技信息,2011(14):10.

  [5]孙秋高.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践尝试[J].职教论坛,2007(24):11-14.

  [6]李丽贤,朱珠.创建焙烤食品加工技术精品课程的探索[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6):86-88.

  [7]李彦宏,韩冰,刘淑英,赵强,胡树凯.基于工作过程的焙烤课程开发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0(27):200.

  2008年12月国家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中职学校在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中加强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至此,中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浙江省作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行者,率先在中职学校试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然而,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中的创业教育课程都是由德育教师负责执教,他们缺乏实践岗位工作经历,对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模式不十分熟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集合力度,需要引入专业课教师,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引导教育。笔者旨在从旅游专业入手,结合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现状和特点,阐述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随着2013年新旅游法规的出台,旅游行业面临白热化的竞争状态,特别是高层次的旅游人才更是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旅游基础人才的摇篮,对于养成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肩负着重要责任。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学校修炼好自身的综合能力,具备足够的创业能力,才能在走出校门,踏上社会之后有一席之地,立足生活,自力更生。因此,打造中职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模式迫在眉睫。

  从生源方面看,目前,在象山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大环境中,笔者学校旅游专业的生源质量越来越高,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和大力支持。旅游专业学生思维活跃,观念创新,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视野开阔,极具创业头脑。从学科方面看,旅游专业的创业可能性大,可操作性强;从师资方面看,旅游专业教师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观念新颖,企业工作经验丰富,教学激情高,师生间融合度高。以上这些都为旅游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更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阶段,笔者学校专业课的教育模式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实训课程与企业实践接轨不紧密,一旦到了工作岗位,绝大部分都得从头学起。学校虽有校企合作模式,但合作模式并不健全,学生的实践岗位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不利于学生进行岗位创新、技术创业。

  近两年,笔者学校在高一、高二年段全面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在开设的过程中并未有效结合旅游专业的现状和特色开展有效、有机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不只是要学习课程,更重要的是学习完该课程后所发散出的使用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创新创业的课程与专业、学科、实践等方面的有效结合。

  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打造,关键在于旅游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的培养。首先,学校可让政史教研组有丰富经验的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来给旅游专业教师做专题培训讲座,增强旅游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其次,通过教师国培项目,让旅游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第一线,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从而将行业前沿信息带回课堂,教授给学生。最后,社会上旅游相关行业的创业成功人士较多,可以通过聘请这类企业家或成功人士来校担任客座教师,传授创业实践经验,与教师创业经验不足形成互补,让专业教师牢牢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要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就必须将其有机地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让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例如,在一年级开设《创新创业指导》《创业心理与技能》等,二年级开设《专业实践》《创业项目案例分析》等,也可开设介绍旅游专业时下流行的发展趋势,旅游专业成功创业案例等专业选修课程例,如:《烘焙技艺》《茶点新制作》《导游带团案例精选》等。

  依托学校资源,建立旅游专业的“学生创业园”,使之成为旅游专业学生创业实习、创业服务、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平台。利用旅游专业的茶艺实训室、烘焙实训室、礼仪实训室、导游实训室构成四间门店,在学生创业团队提交的创业方案中筛选出优秀项目,由旅游专业教师带领优秀项目的创业团队开启旅游专业学生的创业之门,这既体现了专业特色,也做到了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

  (1)门店一――“咖啡物语”。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茶艺实训室为门店,由茶艺社团负责。平时利用周末时间到水果批发市场进货,利用闲暇时间到网上采购各种花茶、速溶咖啡、咖啡豆等。利用茶艺室里的咖啡机、榨汁机、冷藏冰柜、制冰机等实训设备,制作各种饮品,在中午午休时间为全校师生提供各种饮品和小憩的空间;还可为工作繁忙的教师提供饮品送上门(教师办公室)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顾客是上帝”的服务宗旨。

  (2)门店二――“烘焙物语”。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烘焙实训室为门店。由于该门店的经营需要较强的烘焙技能,因此,指导教师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到超市采购面粉、新鲜奶制品、鸡蛋及各种烘焙原料,到网上采购各种烘焙小工具等。利用烘焙实训室里的烤箱、微波炉、打蛋器等实训设备,在实训课时制作蛋挞、泡芙、饼干等各种小点心,在午休和下午茶时间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也可为邻近学校的师生提供外卖服务,扩大影响力,提高营业额。

  (3)门店三――“伊人礼仪工作室”。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礼仪实训室为门店,由伊人礼仪社团负责。借助微信平台和本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网站,宣传本工作室的业务,并接受平台和网站上的订单。再利用周末时间到本县繁华的商业地带发放宣传单,以此来承接更多的业务。通过校方的宣传和支持,承接兄弟学校以及县内大型会议和活动的庆典业务,以此来稳定营业额。

  (4)门店四――“至高导游服务工作室”。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导游实训室为门店,由导游社团负责。此门店的基础业务是为来校的各方领导和客人提供“美丽校园”的导游讲解业务。此外,借助微信平台和本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网站,宣传本工作室的业务,并接受平台和网站上的订单。再利用周末和闲暇时间到本县繁华的商业地带和县内兄弟学校发放宣传单,以此来充实业务量,提升营业额。

  “咖啡物语”和“烘焙物语”两个门店在每日营业结束后都必须做好账务结算,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放学,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召开每周例会,总结本周经营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做好会议记录。每月必须推出一款“特色饮品”和“特色西点”,为自己的门店增加特色,提升自身的技能。“伊人礼仪工作室”和“至高导游服务工作室”两个门店每月召开一次月会,做好账目清算工作,并由教师和学生分别对本月的业务进行逐一点评,以达到稳固工作室业务、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

  除此之外,以上四间门店每学期的期中给全校师生发放问卷调查表,从中感知自己门店的优势和劣势,并以此为契机,为自己的创业之路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一学期结束后,指导教师将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去干“事业”,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老板”。通过四间门店的开设,又可带动旅游专业学生其他创业新方案的提出,从而形成旅游专业独特的创业基地,也打造了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模式。

  笔者学校已与象山影视城管委会签订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将县教育局下属的象山海蓝教育旅行社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这也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创业之路开辟了新捷径。旅游专业导游方向的学生通过课堂所学的导游服务技能,利用每年黄金周和各个节假日到象山影视城做景区讲解员的实践工作,也可根据自身爱好,到象山海蓝教育旅行社做兼职导游,这既有机会历练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够将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检测,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开辟自己的创业之路。如此,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产学研基地便得到了有效的打造。

  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任重而道远,笔者希望有更多的职教者一起携手同行,在不断探索的征途中,全力打造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模式,为旅游产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1]唐根丽,王艳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邢于仓,柳国强.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社会科学论坛,2005(2).

  [3]张良.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探析[J].职教论坛, 2004(27).

  [4]刘淼.不再是黑板上的创业―看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J].职业技术,2006(19).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世界职业技能领域的最高水平。世界技能大赛与烹饪专业相关的竞赛项目是糖艺\西点制作项目、西餐项目和烘焙项目,我国计划于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第一次参加这三个项目的角逐。广东省积极组织了全省的选拔赛,有一名选手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国家集训队,同时东莞市技师学院也成功当选本次烘焙项目的国家集训基地之一。笔者有幸作为广东省选拔赛的评委专家,全程参与了国家基地的筹备建设和参赛选手的选拔比赛,从中总结了一些备战世界技能竞赛烘焙项目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通过本文的探讨,争取有的放矢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为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世界技能大赛的竞技水平代表了世界职业技能领域的最高水平,而能够真正代表中国参加比赛的选手只有一名。这名选手首先需要经过学校内部的选拔,其次是市、省选拔,然后参加全国的选拔。选拔出的9名选手组成国家集训队,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再进行“九进五”“五进三”“三进一”的淘汰选拔。每一次的选拔淘汰都是一个激烈的竞争过程,也是一个残酷的淘汰难关,通过选的学生可以产生明星效应,成为其他烘焙专业学生崇拜和追赶的目标。这无形中就大大提升了烹饪专业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国培养优秀的烘焙工匠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时四天的烘焙项目的比赛内容主要是制作各种各样的烘焙产品,如面包、美式甜面包、黑面包、羊角面包、奶油糕点、裱花面包以及千层饼等;要求参加的烘焙选手必须能够很好地调整配方并适应环境变化,同时需具备较高的工作主动性并能使用特殊的设备和材料。这些比赛内容与国内目前各大院校的技能大赛完全不同,既是对参赛选手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的综合考量,更是对专业教师技能水平的严峻挑战。国内各大院校烹饪烘焙专业的技能操作教学基本没有包括世赛的所有比赛内容,甚至很多专业老师都很难完全完成比赛内容的任务。参加世赛就成为了调动了烹饪专业老师主动钻研专业知识的兴奋剂,专业教师辅导学生进行世赛的过程,也是一个自己学习摸索的过程。

  世赛烘焙项目包括的内容范围广、数量多、标准高、强度大、时间长,以目前学校的教学内容、训练环境、配套设备和操作强度,有很多与之不适应的地方。根据学校现有的训练场地和设备,选手的训练基本以程序化、标准化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主,而世赛对选手的要求不仅是独立完成作品的制作,还要求选手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恰当处理边角料能力、熟练操作能力和掌控比赛时间能力等诸多综合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需要选手走出校门,进入企业标准化、精确化的实际生产中去不断实操打磨,既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又通过高密度和高强度的操作,加深对烘焙的理解,不断提升各项专业素养。

  4.积累宝贵的备战和选拔经验,学习世赛科学严谨、公开公平的评分系统和组织流程,为举办省市级的竞赛积累宝贵的经验

  世界技能大赛之所以受到全世界技能人才的追捧,和世赛科学严谨、公开公平的评分系统和组织流程是分不开的。为了使技能大赛各项目之间分数分布能比较合理,100 分制的评分结果将由大赛信息系统 CIS 统一转化为标准分 500 分制,缩小强弱选手的分数差距,但不会改变名次及增加并列名次的概率。这套信息系统的使用给所有的参赛选手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来真正比拼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各项人为因素和主观因素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客观评价选手的成绩。这对举办国内的烹饪类职业技能竞赛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根据世赛的技术文件要求,烘焙项目的比赛品种主要是艺术面包、面包、层酥类面包、开胃品和自选面包五个大项,要求选手的综合素质更全面。目前国内技工学校中烘焙专业的课程基本上还是以西式面点为主,虽然对世赛的比赛品种也有涉及,但只是一些基本的操作,尤其是对艺术面包和自选面包的训练基本是空白。这就给选拔选手带来极大的不利,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再培训,增加了备战的难度。

  2.烘焙的材料成本较高,使用的设备、用具要与世赛接轨,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在烘焙专业中,相同的原材料由于产地、质量和口味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效果。为了在世赛中制作出最好的烘焙产品,选手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用到符合世赛要求的原材料,而这些原材料基本是进口材料,价格比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要贵一倍以上。这就大大增加了选手训练的原料成本,而且选手的训练时间较长,练习的品种多,需要用到的原材料的数量也就非常大。虽然国家对集训基地有部分的经费补贴,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训练的需求。这不仅需要承办的集训基地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还要研究探讨如何合理处理烘焙成品和管理原料的方法,比如可以将选手每天的训练成品在基地内部销售,回收的资金又可以用于购买原料,还有尽量集中采购常用的进口材料,用批量购买取得价格上的优惠,对购买的原料进行妥善的保存,延长使用的时间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世赛中取得好成绩,烘焙设备和用具与世赛的接轨非常重要。因此,烘焙项目的国家集训基地需要按照国际技能的标准和烘焙行业技术的要求,建设实训管理机制完善、设备用具齐全、软硬件环境一流、竞赛氛围浓厚的选手集训基地,缩短我国集训基地设备与世界烘焙技能强国之间的差距。

  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选拔、训练到后勤保障等一系列的工作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我国是第一次参加烘焙项目的比赛,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教练团队自己摸索和总结。

  在世赛中要取得好成绩,透彻研究世赛烘焙项目的技术文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世赛的技术文件都会提前一届公布给参赛的国家进行准备,但全部是英文版,而且涉及的技术要点和扣分细则非常多,需要国内组织相关的行业专家进行翻译。这些专家不仅需要对西方烹饪文化进行过系统的学习,而且还要对西式面点比较了解,从而保证翻g的质量,需要技术翻译人员积极联系烘焙行业专家,共同研讨技术文件中的关键词汇,更准确地向选手传达,减少操作上面的失误,避免无谓的扣分。

  世界技能竞赛不仅是选手之间的比拼,更是选手背后竞赛团队实力的验证。在这个团队里,领队、教练专家、技术翻译人员、后勤人员、心理辅导师等都是缺一不可的团队成员,也是选手取得好成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常的训练中,需要这个团队里的每位成员保持沟通,时刻观察选手的训练情况和心理波动情况,积极为选手创造一个能最贴近比赛氛围的训练环境。在正式的比赛过程中,选手和领队、翻译是可以交流的。要充分利用这个比赛的规则,时刻关注选手竞赛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适时给予提醒和帮助,为选手取得优异的成绩保驾护航。

  2.整合国内外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的师资力量,聘请国内外烘焙项目的专家组成师资团队,研究比赛规则和培训参赛选手

  国家集训基地除了硬件方面的建设,更要重视组建师资团队,要广泛联系国内外开设烘焙专业的职业院校、知名的烘焙企业、烘焙协会等单位,确定烘焙项目首席专家、教练为核心,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代表、行业负责人及院校骨干教师加入世界技能大赛师资团队。师资团队分工协作,仔细研究往届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的规定、标准和技术,分析其他国家有关参赛的准备情况,了解烘焙行业最新应用资讯,制定实施参赛选手选拔方案、训练方案,完善国家集训基地的训练设施,与国际专家教练交流研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等。

  3.培养选手的统筹意识,掌握合理分配时间和制作工序,合理安排的操作流程,使选手在日常训练中形成操作卫生和节俭意识

  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烘焙竞技比赛,烘焙项目的比赛时间长、操作工序多、评分细则复杂。每个选手从准备材料、和面到发酵、装饰等,要经历几十道工序,而比赛是否超时是决定比赛成绩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合理分配时间和每个作品的制作工序非常重要,选手要在日常的训练中严格按照比赛时间进行操作,准确掌握每个环节需要花费的时间,统筹安排每个环节之间的空余时间,合理安排操作流程。同时,世界技能大赛不但是技能的比拼,也是技能规范的比拼。因为只有在规范的操作习惯下,才能提高操作的效率和提升比赛作品的质量,实现安全操作。因此要在日常训练中培养选手形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和卫生、节俭的习惯,减少操作场地的垃圾和边角料的产生。

  在世赛开放的竞赛环境中,由于与裁判的语言沟通、比赛场地陌生、操作设备复杂、比赛时间长等因素,存在许多干扰选手正常发挥水平的不确定因素,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比赛的成绩。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要锻炼选手的抗干扰能力。这也需要教练团队在平时训练中重视对选手细节的培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分析预测能力,把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放在首位。由于在平时的训练中,有训练和保障团队的帮助,容易让选手产生依赖或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经验,因此教练团队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些突发事件,让选手独立去处理和面对。

  世界技能大赛是世界最高水平的技能平台,能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对国内的烘焙人来说就是极大的挑战和机遇。针对技能大赛的各项准备工作,不仅有利于我国烘焙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激发数以万计的烘焙学生学习技能、推崇工匠精神的热情,还能引导我国职业院校烘焙专业的技能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烘焙名匠。

  [1]刘东菊,王晓辉.世界技能大赛:标准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J].职业技术教育,2013(7).

  [2]刘东菊.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2).

  [3]徐大真.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手的心理技能训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4).

  为了学习借鉴全国同类院校先进的办学经验,扎实推进本院食品大类专业开放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项目组通过参观、访问、座谈、网上调研等形式,对全国食品专业的实训基地(室)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看到了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实训基地的闪光点,同时,也发现其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共性问题。

  在200所国家骨干和示范性高职院校中,有近30家学校开办的专业与食品大类专业相关或部分相关,其中,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特色较为明显。

  从调研的情况看,全国各院校在校内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均注意融入了较为深厚的职业职场氛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比如: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的果酒、啤酒、黄酒、烘焙、纯净水等生产线;加入生产元素的院校还有天津职业大学、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等。

  比如: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以技术入股与企业合作建立生物制药企业、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长沙湘贵实业有限公司通过股份合作形式注册成立“湖南湘贵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校中厂),形成年产7000吨苹果醋饮料灌装生产能力。类似的还有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滨州职业学院、烟台职业技术学院等。

  比如:南京化工职院的“三维四层”的实训体系建设理念,三维:“素养维、技能维、技术维”;四层:项目化实训室、综合化实训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型顶岗基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中心各类实训室分别按生产流程、工艺流程、技术流程来规划和布局;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按“设备生产化、训练岗位化、功能多样化、管理企业化、服务开放化”的原则,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使实训中心成为学院的教学园、学生的创业园、企业的创新园、教师的科技园、社会的培训园等。

  比如:南京化工职院的化工仿真实训室,还有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职业大学等。

  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往往是学校热情很高,企业却比较冷淡。虽说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有了校企共建的实训室,但是大部分是企业挂名,并没有实质性的合作。

  通过调研,部分高职院校提出在建设实训基地时,过于追求生产化,忽略或轻视了教学功能,使得一些设备只能用来做观摩,因为其运行成本太高。

  目前,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基本是“各自为政”、“小而全”的独立建设,导致在同一区域内同类专业实训基地重复建设,特别是一些生产性的实训基地,由于建设之初生产功能过强、生产能力过大,一所学校使用率就非常低,大量的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首先应充分考虑人的培养,要以教学为目的,充分融入企业岗位元素。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法律制度和具体方案的指引,出台更多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政策。同时,企业应有人才战略的长远规划和承担提升人口素质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校企深度合作才更有意义。

  [1]杨水根.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

  [2]苌建峰,贾芳,袁超.高等农业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5).

  内蒙古自治区将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1]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实训课作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为焙烤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有重要作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在《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实训课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依托焙烤食品加工校内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主线,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能钻研”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通过对内蒙古包头市烘焙食品企业的调研,按照焙烤食品企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糕点、面包烘焙工”职业资格标准,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主旨构建课程。《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实训课以生产项目作为教学载体,以载体的生产过程作为教学的组织过程,以生产中的技能强化训练带动专业知识和良好操作技能的学习,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2]同时有选择性的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在生产中潜移默化的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课程教学中所选项目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最终以产品形式呈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素质培养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协调发展。

  依据食品加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企业需求,确定《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实训课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正确使用各种焙烤设备和用具,能够正确选择和处理焙烤食品的原辅料,能够进行各类典型焙烤食品的生产和品质管理,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创业,具备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的高技能型人才。

  通过焙烤食品生产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分析,归纳出焙烤食品生产的典型工作岗位包括原辅料检验与验收、生产操作、设备控制与操作、新产品研发等岗位。

  通过对焙烤企业的调研,本课程共构建生产性项目24个项目。在每种产品的加工中,构建了“原辅料选择、预处理产品加工产品质量评价产品贮存产品销售”的教学流程,使学生在生产过程中,掌握各种原辅料工艺特性及焙烤食品的生产原理,掌握焙烤食品的工艺流程和工序操作技能,能对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控制,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生活是否顺利,是否成功,既取决于个人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取决于个人的职业素质。选择性引入企业管理模式,营造职业氛围的环境,学生可以提前感受企业管理制度,毕业后更易于接受企业管理。如通过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通过设置项目小组间的比赛,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考勤,培养学生时间秩序观念,即良好的作息习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查找文献等环节来完成作业的情况,培养学生时间效率观念,其重点应体现在对每一个时段科学合理地安排和使用上。通过实训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时间管理能力。有良好时间管理能力的人,能分清主次与轻重缓急,他们拥有良好的业务管理能力,能在工作中迅速成为岗位能手。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引导他们由“求职者”转变为“创业者”,[3]从而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使学生能更有信心的就业。所以实训中培养学生用一种“选择”的思想正确看待自己脚下的路,养成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行行成才的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取得成功的自信,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本工种、职业前沿信息较强的收集和吸收能力、坚韧不拔的意志能力等职业发展能力,从而帮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

  (1)视频、图片、实物展示法。通过实物、图片、观摩、视频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形象认识所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更容易的接受教学内容、更全面的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用这些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2)对比教学法。通过设计对比项目,使学生验证理论知识。首先选取需验证的理论知识。如:食品加工的配方重要吗?海绵蛋糕的烘烤只有分两阶段进行才能利于膨胀和上色吗?蛋白与蛋黄分开搅打比全蛋搅打做出的蛋糕体弹性和韧性更好吗?然后设计对比实验组。如:用不同的配方生产海绵蛋糕,对比产品验证配方的重要性。用相同的配方生产海绵蛋糕,设置三组烘烤温度,来验证分两阶段控温产品的效果会更好。用分别打蛋法和全蛋打蛋法生产蛋糕,对比糕体的组织状态验证不同打蛋法的作用。最后通过对比结果,验证理论知识,学生进行评价总结,加深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3)现场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为目的的准实践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教学前准备原料的选购组织现场教学课后讨论引向深入的步骤进行。如以装饰蛋糕的生产为例:首先将植脂稀奶油提前从冷冻室转到冷藏室,设备检查能否正常运转,同时准备好一些问题,带着问题进行现场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在现场把该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向学生讲解,接着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快速将理论与实践相衔接,边做边理解刚才讲的知识,准确把握讲到的每一个知识点。目的在于使学生熟练操作设备、熟悉工艺原理及流程。

  (4)四阶段教学法。此法学习过程与人类认知学习的规律极为相近,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学习内容,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具体教学活动是:准备阶段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结。如通过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对装饰蛋糕的裱花过程演示,学生生动认识,边模仿边理解,从而掌握装饰蛋糕抹面和挤花的方法及技巧。目的在于使学生快速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

  (5)任务驱动法。给各小组布置具体项目,通过学生自己设计新产品的生产方案,寻求完成生产任务的方法,尝试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等环节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具有较强正面激励效应的考核体系, 可以大力促进学风建设。考核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考核指标的合理性与稳定性、考核过程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考核结果运用的有效性是考核体系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综合考核体系至少应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各工序操作的熟练程度考核、职业素质考核、实践总结报告考核、小组互评、奖励与处分等。

  [1]张建华,周文毅,雷继鹏,等.发展农牧业优势建设食品工业强区[N].内蒙古日报(汉),2010-07-14

  [2]田晓玲,胡克伟,黄克强,张海涛.《焙烤食品生产》课程改革探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3]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刍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是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网络资源教学,将以课堂传授及网络资源教学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校企合作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的有机结合,开设创新人才培养理论,实现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使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很好的培养,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以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这就要求落实到实验室网络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创新理论的研究中。

  (一)开放式实验实训。开放性实验实训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实践学习的机会和进一步实验实训、探究式学习的机会,促进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一种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资源的有效模式,是学分制中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我院于2006年在信息系实验室实行了开放式实验室的试点工作,学生在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二)虚拟实验室投入使用。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如单片机、数控编程等枯燥、难懂的课程,实验多,实验受条件限制大的特点,开发CAI课件和建设虚拟实验室。如数控仿真系统、单片机仿线系列),PLC控制实验装置(虚拟与实际硬件结合)、电工网络教学系统等。通过虚拟实验室,能够通过计算机模拟一些实验现象,为虚拟实验的开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它不仅仅能够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更加重要的是对一些缺乏实验条件的学生,通过仿真、网络同样能够身临其境地观察实验现象,甚至和异地的学生合作进行实验。

  (三)远程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一、开展远程教学。不断丰富和创新远程教育培训方式,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能有效解决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和空间不足的矛盾,也能减轻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如我校与上海艾奇杰-番茄主义西餐厅合作,实施烘焙远程教学培训。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近年来,中心利用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有利条件,构建了“三层次”实训和实验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实训、实验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加强学生课程之间的联系为主要目标的“综合设计实训、实验”教学平台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创新实训、实验”教学平台,实施实验教学贯彻PBL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设计实验,因材施教。

  (2)采用校企联合办建实验室。联合各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并通过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实验室建设必须与学生的创新相结合,通过联合办学,学校既可以紧跟实验设备、实验技术的发展,又省去了大量更新设备的费用。

  高职进行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高职教材建设,以加强实验实训效果。高职教材要体现基础性、设计性和综合性。我院在实验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和“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培养的基础上, 学校教师与实训基地的企业专家、技术骨干联合开发校本课程与教材,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参照职业岗位要求,针对实训内容的特点和目标,编写具有很强岗位针对性、实用性且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训教材、指导书。我们经过探索,总结出“感知参与质疑合作发现总结”的教学模式。

  当前,我院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制订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训练计划、大纲、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办法及质量体系管理过程质量管理过程图;聘请基地技术骨干参与实习指导,负责实训内容的实施;及时将岗位中的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知识引入实践教学中,以保证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并把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这既符合国际社会现行的就业惯例,又能对我国正在推行的持证上岗制度起到促进作用。

  近年来,针对沿海地区急需懂得现代制造技术、能熟练操作数控设备的工程技术人才这一情况,我院专门组织机械自动化、数控等专业的学生培训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UG和PRO-E软件等实用软件的使用;针对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及其对人才的急需,我们组织机电系学生进行了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的实训;针对苏北地区也出现人才短缺现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才难招,尤其是淮安地区的需求,我院组织信息系学生培训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这样,把学生就业后的上岗培训和就业前的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在就业后就能直接上岗,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高等职业教育第三次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议上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就要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保障校企合作健康发展,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高等职业院校要大力推广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我院借鉴其他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的经验,提出了建立“合约式”校企合作办学的要求。我校于与昆山达鑫电子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比较成功,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参考温先生的千乡万才计划,我校开展网络互动平台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三个方面:网络互动平台设计依据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网络互动的方式:同步性还是异步;完整的网络互动平台的组成:网络互动支持系统、网络互动平台管理系统、网络互动开发工具及网络互动资源及人力资源的规划。有了这样的设计考虑,我们才能实现高效的网络互动平台。

  电视式校园媒体平台:将通过以就业为核心的校园液晶电视传媒用现代化的传输手段,将大量的新实事闻、课务信息等通过视频的方式直接在校园内滚动播放。努力建设一个以高校校园市场为基础的、完善的、能沟通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产教学信息平台,为我校的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快捷、全面、高质量的服务,

  设立人力规划流程图,设计一个网站放在校园网上,网页完成后将相关信息放在《炎黄网络互动平台》上。供广大师生及企业用户浏览,实现运行,并设置沟通的平台交流信息,可通过语音或邮件的方式,实现交流的同步与不同步,达成厂校人力资源互动互补。

  (1)我校曾与振维电子建立校企合作伙伴关系,由振维电子提供培训教材、实物产品及简易设备在炎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专业师资由振维电子方工程师和本院资深教师组成;(2)学院与企业共同研究当前企业发展情况及对所需人才规格的需求。选派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下厂挂职,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主动调整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

  我院通过利用实验室网络教学资源、开放式实验实训、网络资讯平台、远程教学、电视式校园媒体平台,开展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计划与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实训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学校影响力和辐射力。

  [1]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

  [2]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中国教师报[R],2006,10,24

  [3]范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和实践.东风高级技工学校党工部[R],2008

  [5]李坚利,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2)

  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来说,典型食品加工技能和食品分析检验技能是必需要掌握的两大核心技能方向,其中,焙烤类技能又是食品加工方向要掌握的重要核心技能。目前,虽然大部分中职焙烤类课程基本都能做到围绕焙烤技能要求,选取典型焙烤食品,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但是教学中仍存在教学项目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针对这类问题,我校聘请原天津市起士林食品有限公司技术副厂长、“天津糕点大王”苗嘉琦高级工程师为学校高级讲师,成立“焙烤工艺大师苗嘉琦工作室”,在真实生产环境——“焙烤生产实训车间”,由大师和专业教师共同授课,全面实行课程教学、技能实训和生产实习综合化现场教学模式,教学项目参考苗大师从事焙烤行业五十余年的工作笔记,学生学习项目更加丰富、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效果显著提升,实现了有效教学。

  实践中,按照“找准企业、选准大师、做好服务、完善制度,深度融合”五个具体步骤,作为创建“大师工作室”的主要环节。

  在焙烤类课程改革的探索实践中,专业始终坚持“依托行业,为行业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一办学方向,把着力点放在行业的支柱产业上,食品行业是一轻的支柱产业,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发展方向必须立足于为行业、为本市食品行业培养技能型人才。专业同行业中百年食品老字号——天津起士林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密切了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同时也为学生校外实习、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大师必须是本市食品焙烤领域中,在文化内涵、技能水平、道德能力等方面美誉度极高的专家能手,而天津“糕点大王”苗嘉琦正是集这些特质于一身的行业内领军人物。

  专业为大师配备了集办公、科研、休息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大师工作室”。在苗嘉琦大师带领下,专业配备两名大师助手,起士林食品有限公司信德安高级工程师共同参与,组成大师工作室团队,在专业建设的食品焙烤生产车间,传授技艺、培养学生、服务社会。

  为确保“大师工作室”发挥更好的作用,建立了“大师工作室”的长效机制,专业从完善制度入手,制订了大师工作室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为确保“大师工作室”以及食品焙烤车间正常运转,及时提供大师工作室所需要的各种原料、耗材,保证项目落实,投入资金,按时足额到位,确保各项科研开发和实训操作的正常开展。

  “大师工作室”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载体和服务社会的平台,同时也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服务行业、服务社会、联系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借助于“大师工作室”,把大师的优势资源向行业、向社会延伸,发挥好大师的社会效应,提升专业的建设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大师工作室”在建设过程中也逐渐成为了服务于天津食品焙烤行业的窗口。

  依托大师工作室这一平台,构建了“焙烤课程教学过程企业化”的教学模式,即形成基于企业生产过程的创新教学模式。大师工作室发挥企业经验优势,承担教学过程的“企业化管理”工作,教学班级担任“企业化生产”工作,学生在原料采购、产品制作、质量检验、销售服务等环节轮岗学习,实现了教学场所“车间化”、教学环节“生产化”、学习内容“岗位化”、学生身份“员工化”,全面掌握食品生产岗位技能,提升职业素养。

  在课程建设上,参考大师从业五十余年的工作笔记,整理成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的面包、月饼、饼干、蛋糕四大类系列教材,增加了产品的花色种类,丰富了教学资源。在真实生产环境——“焙烤生产实训车间”,由大师和专业教师共同授课,全面实行课程教学、技能实训和生产实习综合化现场教学。

  学校先后有3届、341名学生得到大师亲传,烘焙工取证率100%、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达98%,毕业生得到用人企业认可和好评。

  大师的引进,能随时随地对专业教师进行知识更新,专业教师作为大师助教,针对某一类特定焙烤食品项目,采取教师轮岗培训制,轮流与大师一起共同授课,参与教学的同时接受大师培训,增强了教师动手实践能力,大师资源师生共享,解决了教师授课任务重和很难抽出时间参加集中培训的矛盾问题。

  大师工作室与企业合作承担产品研发项目,参与中创生物集团科研项目,解决了珍吾堂在功能食品中的口感、新产品配方研制等技术难题。通过项目攻关,带动师资队伍能力的提升,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依托“大师工作室”,成立了“起士林西点技术培训学校”,开展焙烤行业各种技能培训工作,同时,为行业内企业员工培训打下基础。

  校企深度融合,学校投入教学资源、参与前期规划,与天津市起士林食品有限公司校企共建既能从事现场教学又能进行现代化生产的实训教室,补充在学校只有手工操作的不足,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实岗锻炼,为“零距离”就业打基础。

  总结改革实践过程,体会到,一是课程改革的目的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借助大师工作室,重点加强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必须同行业内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实行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把传承文化、知识学习、技能培训、岗位实践和实行双证书制度紧密结合,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必须建设真实的生产环境车间,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必须要改善专业教师队伍结构,聘请行业内的著名大师及企业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实训的全过程,促进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1]李凡.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探索蜀绣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时空,2012,(2).

  [2]闫邝明.略谈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功能定位,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1,(9).

  职业教育应依据企业要求和产业发展动态,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强化工学结合,培养符合产业标准的人才。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拓宽继续学习渠道,为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在职业教育“五个对接”理念的指引下,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酥性饼干马赛克的制作”一课,并简述教学反思。

  有效的教学要以了解教学对象为基础。首先要了解学生,分析学情。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将从下面几点分析学生特征。

  他们之前学过焙烤原辅材料的用途、特点等理论知识及面包的制作工艺,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焙烤技能。

  应对方案:按工艺流程设置任务,将原理的讲解融入任务之中,“做中学,做中教,”降低纯理论学习的难度。

  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便可从调查结果中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产品。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马赛克饼干正是学生在市场调查时发现的产品之一。

  《食品工艺》是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主干课程,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工艺》。教材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培养技能型人才。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实现了专业与岗位的对接的同时也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酥性饼干生产工艺是焙烤食品生产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系统地介绍了酥性饼干的配料原则、制作原理、生产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等内容,是焙烤原辅材料相关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和延伸。同时,酥性饼干的制作也是中级烘焙工鉴定的重要内容,马赛克饼干是典型的酥性饼干,因此,学习本节课对学生获取“双证书”有非常重要的实战意义。

  处理前教材中介绍饼干的制作时,在同一模块中介绍了多种饼干的生产工艺,并以理论形式阐述。所以,以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为依据,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把酥性饼干的制作工艺从中抽提出来,形成本次教学内容,强化实操技能训练,弱化了抽象知识的学习。

  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能让学生更加热爱课堂。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食品生物工艺课程设置”中的教学要求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会制作马赛克饼干,所以,马赛克饼干的工艺流程及操作参数的控制为重点内容。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可知,酥性面团调制原理成为教学难点内容。工艺流程中调制酥性面团和准确把握烘烤参数成为操作的关键点。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以马赛克饼干生产为主线,以其生产工艺流程为导向,实现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参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及企业岗位操作规范,实现人才培养对接职业资格。本次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当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突破重、难点内容。

  根据教学需要,在新课导入环节穿插情境教学法,在完成任务环节穿插了演示教学法。

  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训相结合,将“6S”操作规范与实训相结合,将技能考核标准与实训相结合,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理实一体化”模式课。本次课共两个学时,设置了新课导入、配方工艺分析、接受任务、完成任务、讨论评价五个环节。

  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而涉及学习者整个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本节课导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学生调研带回来的产品设置教学情境,以实物导入的方法。学生看到自己调研的产品,惊喜不已,学习欲望异常强烈。

  了解配方是学习制作方法的前提。在这个环节,让学生亲自品尝,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探讨配方可能含有的原辅材料。然后将配方展示给学生,共同分析配料特点。这样不仅达到分析配方的目的,而且从感官的角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美味的饼干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之后引导学生根据焙烤食品一般生产工艺分析马赛克饼干的生产工艺流程,共同确定生产工艺方案。

  在课前根据学生特点做好分组并委派组长,小组合作方式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能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的工作,增强沟通的能力。“6S”操作规范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职业素养,所以在完成任务之前,各小组还应按“6S”从业标准整理个人卫生、衣帽及车间卫生等,将“6S”操作规范与实训相结合,课堂变车间,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按小组下达任务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马赛克饼干的制作。

  马赛克饼干制作工艺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三个任务的设置由工艺流程分解而来,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

  通过这次教学,我总结出所有的工艺课在环境、设备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均可按工艺流程设置成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教学。

  尽管如此,本节课仍有不完善之处。有4名学生在参与讨论时,不够大胆、主动。所以,还应多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找到能让他们畅所欲言的突破口。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门课程主要讲述焙烤食品原辅材料、主要焙烤制品面包、饼干、蛋糕、糕点等的加工原理、加工工艺、加工技术、操作要点及常见的焙烤食品装饰材料的制备等方面知识,在此基础上讲述焙烤食品加工过程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1.1 专业必修课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前提课程主要有:食品基础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食品添加剂等。因此,学生需要对上述前提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后才能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

  1.2 理论和技术更新快 焙烤食品工业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和销售量也在逐年增加。近年来随着食品科技的发展,焙烤食品加工理论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特别是食品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焙烤食品的加工技术大大提高,而且商品价值不断增加;此外,焙烤食品的品种越来越丰富,风味越来越多样化,功能性焙烤食品在市场上所占份额也逐年增大[1-2],因此需要及时关注食品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将最新理论和技术带给学生。

  1.3 实践操作性强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3]。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综合实训及实习来强化操作技能。

  2.1 教学思路较传统 传统的教学思路是先讲授理论再进行实践,对理论较重视,理论教学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加工的过程就是动手实践的过程。因此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该从实践出发,在实践中渗透必需、够用的理论,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4]。

  2.2 教学方法较传统 教学方法选取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过程主要以讲解法、举例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为主,而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使用较少。

  2.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高职教育的特色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曾尝试采取缩减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方式,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比如实训场地建设不完善、实训经费不足等,往往出现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不能很好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很好衔接。

  2.4 课程考核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加期终考核成绩的模式,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很少涉及或所占比例很小,课程考核成绩主要体现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很难反映学生实践能力高低,这样的考核有碍于学生积极性培养及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这种考核模式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课程的考核需要从过程考核、技能实训考核等方面进行完善。

  2.5 实训设备数量不足 学生实践性的培养必须有基本的硬件条件作保障。目前,焙烤实训室焙烤设备种类较齐全,但数量不足。以搅拌机为例,实训室可用数量有限,实践教学时大部分学生通常不能充分练习掌握这项加工技能,很多情况下学生因插不上手而丧失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课程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2.6 团队教师少,实践经验不足 本专业团队有教师6名,1名为企业工程师,其他教师分别负责不同课程,在教学过程,特别是实践教学中往往存在指导教师不足的情况。团队教师多为年轻教师,虽然学历高,但实践经验不足。

  3.1 细化教学内容 2007-2011年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程,2012年调整为专业限选课程,教学总学时为96学时,课程改革需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整合。具体包括:一是要删减陈旧过时的知识;二是结合行业岗位需求增加实用技能知识比重;三是课程的教学要和行业企业联系,实践岗位和企业行业岗位要相对应。2012年本团队对味多美等焙烤企业进行调研,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拟将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优化为六大模块:焙烤基础知识模块、面包加工技术模块、饼干加工技术模块、蛋糕加工技术模块、糕点加工模块、月饼加工模块。

  3.2.1 以项目实训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 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不仅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操作,而且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积极探索[5]。结合生产实际,课程安排20个项目任务,每个项目都涉及相应的实践技能的训练及相关焙烤理论知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设计、实施、论证、评价及分析与总结,最后由学生完成实训报告。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不断被激发,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指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3.2.2 教、学、做一体化 对于任何一种焙烤食品加工,以加工工艺流程为主线,首先将工艺条件展示给学生,再说明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工艺条件,即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学习理论不断运用到实践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2.3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成立焙烤食品协会,对本门课程感兴趣并愿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学生,可以利用实训室的条件进行这方面能力的进一步锻炼,可与指导教师提前联系,教师将给予及时的指导,学生也可以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进行自主创业,费用可以由其产品销售所得。

  3.3 改革课程考核模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迫切需要改革。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成果”的考评模式,通过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给学生以综合评定。具体考核方式为:成果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其中理论考核占20%,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两方面,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考核;技能考核占50%,选取典型项目让学生自主完成,考核过程模拟烘焙师资格证实操要求,考核过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考核占30%,由实训报告、学习表现、作业、平时测验等组成[6]。

  3.4 按需培养 每个学生需求不同,有些学生学习是为修学分,有些学生是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有些是希望能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为此,结合专业特点,可将焙烤实训室变成开放式实训室,学生只要提前申请预约,实训室实验安排允许的情况下,即可在实训室进行技能训练或自主产品设计,也可得到教师的指导。实训室开放必然带来资金和管理等问题,这就需要学院支持,焙烤协会自我管理,协会可通过出售焙烤产品来筹集技能训练所需资金。

  3.5 优化教师团队结构 焙烤食品理论、技术更新速度快,且课程实践性强,这就要求团队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掌握新理论、新技术,且要增加实践锻炼。笔者认为应该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强化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调研,定期安排教师到生产第一线、高职培训基地或科研单位锻炼[7]。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作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2012在学院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课程被选为学院试点改革课程,团队教师依据高职教育目标要求,在教学内容、方法、考核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长期的任务,在课程改革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训条件、考核模式、教学管理等,因此团队教师将继续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课程改革。

  [1]魏振承,张名位,池建伟,等.中国焙烤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展望[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11):182-184.

  [2]田洁,曹娅.中国焙烤食品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科学,2012(7):51-52.

  [3]王华欣.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之探讨[J].职业教育,2010(3):53.

  [4]谢东峰.高职院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0(6):124-125.

  [5]祁兴普,刘萍,瞿桂香,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10):34-35.

  [6]张淑英,张社国.“过程+成果”考评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9):158-160.

  [7]贺菊萍,刘恩歧,李勇,等.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8):198-199.

  酒店管理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酒店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供给之间的显著差距,突显学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弊端。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欠发达地区,酒店管理专业起步较晚,自2008年开设以来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的规律,以更好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面,以工作岗位为依托、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面做有益探索。

  1、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能手、造就经营管理后备军。在过去,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上,安排了较多管理理论知识,而通过教改我们更多的结合工作岗位的需要,着重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要求学生全面地了解餐饮部运行与管理的内容,掌握餐饮服务规范和操作技能。在教学内容上就要对应的餐厅服务员岗位需要掌握的掌握托盘、中西餐摆台、席间服务、宴会服务、菜单设计、宾客投诉处理的技能,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再如,服务心理学、管理沟通、酒店服务礼仪,这些课程部分内容相似,这时并不需按学科体系从头至尾讲述,而应按不同梯度的培养要求并结合实际岗位中具体、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抽取裁剪进而整合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才能培养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人才。

  2、以职业成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过去课程设置不够细致,沿袭本科院校课程,忽视岗位需求,甚至与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雷同。因此,可打破传统课程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而基于酒店人的职业成长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第一模块公共基础(包括: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应用文写作等),第二模块专业基础(包括:酒店管理概论、服务礼仪、服务心理学等),第三模块专业核心(包括: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宴会设计、酒店英语、酒店管理沟通技巧、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核算与管理等),第四模块专业拓展(包括:旅游美学、花式调酒、食品雕刻、插花艺术、食品营养卫生等),第五是模块综合实训(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

  1、采用互动、体验、开放的教学方式。酒店管理是实践性、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在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效果差,教改后我们以酒店的工作环境为参照设计学习情景,如在《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的方法,学习提供预订、入住登记、结账离店、行李服务及礼宾服务,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非教师“一言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宴会设计》课程中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合作,展示PPT形式的总结报告,对不同主题宴会进行气氛、餐桌、台面、娱乐、菜单等方面的设计。在铺床、摆台、调酒、茶艺的技能学习中,以班级评比的方法激发学习热情,以酒店的工作规范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在《酒店管理概论》这门“酒店入门”课程中改变过去满堂灌输理论的做法,在最初的学习中带领学生进入酒店参观,参加酒店新员工培训,了解酒店的职能部门与制度管理,获得初步感知。

  2、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实训、企业见习、假期实习等方式,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知识、获取经验。带领学生参加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宜州旅游文化节的服务活动,对节庆策划、现场布置、人员安排等有更多了解;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创新,在面点制作教学内容中,老师传授面包制作原理及步骤后,让学生自行烘焙特殊形状和口味的面包;结合广西区技能比赛的项目,在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西餐宴会服务、客房铺床、中华茶艺项目、导游服务、英语口语教学上,以校内专业技能竞赛方式,以赛促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服务水平和心理素质。

  1、转变考核理念,坚持全过程评价。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有约1/4的中职升高职的学生,今后这类学生将成为主要的生源。中职生的显著特点是专业性较好而理论基础较弱。在教改前的总成绩=平时成绩*20%+理论笔试*80。

粤ICP备14045741号-1Copyright(C)2023-2024傲世皇朝平台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