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华娱乐-注册主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10-01 16:24   

  菲华娱乐-注册主页作为全国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威海的海产品不仅产量大,而且质量好,在国际市场上有着良好的口碑。做大做强海产品精深加工业,是我市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市打造“海洋食品名城”的现实需要。长青海洋、泰祥集团用自身的生动实践,唱响了科技兴海、科技强企的主旋律。

  眼下正是海参、鲍鱼育苗的黄金季节。记者在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一间间宽敞的育苗厂房内,工人们有的忙着往育苗池放水,有的忙着测量水温,有的则在给海参苗投放饵料,到处一派繁忙景象。

  “目前,我们拥有10个大型工厂化养殖车间,一年可繁育藻、贝等各类海珍品苗15亿多株(粒),是全国技术含量最高、育苗品种最全的海珍品繁育基地。此外,我们还有2.4万亩的优质海水养殖区,育苗和养殖年收入近2亿元。”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卞永平介绍说。

  2008年,为加快产业发展和适应市场竞争,寻山集团整合涉海优势产业,成立了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青海洋不断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积极打造引智和创新平台,成为全国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海珍品优良苗种繁育和养殖基地。

  谈及长青海洋的发展,卞永平一针见血,直指根本:“推动海珍品产业发展不能靠天吃饭,必须依靠强大的科技支撑,走科技创新之路。”

  科技兴海,平台建设是关键。围绕产业发展,长青海洋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引智和创新平台,大力开展海洋珍品育苗、养殖和海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开发。

  在长青海洋国家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来自全国知名高校院所的专家集聚在这里,进行海水育种、养殖及海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科研课题的攻关。这一中心去年1月由科技部批准建设,是全国唯一一个海产贝类研发平台,今年5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这是长青海洋公司走科技创新道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长青海洋公司通过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聘请专家教授等方式,进行海产贝类优良苗种繁育、科学养殖等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水平和养殖效率。

  “目前,我们已建立了拥有200多个皱纹盘鲍和300多个栉孔扇贝的全同胞家系种质库,培育出杂交鲍和蓬莱红栉孔扇贝等新品种。”卞永平说。

  在长青海洋公司市场反馈调查中,由于采用先进的繁育技术,他们的鲍苗成长快、成活率高的优势已逐渐被市场认可。客户购买的鲍苗成活率达到92%以上,较其他育种企业鲍苗的成活率高出30个百分点。仅鲍养殖与鲍苗的销售一项,每年便能为企业实现产值3000万元。

  “随着海产贝类中心投入使用,我们的海产品特别是贝类产品的研发能力将产生质的飞跃,实现由传统生物遗传育苗到分子育苗的跨越,进一步壮大企业海产贝类育苗与养殖的规模和效益。”卞永平说。

  创新技术,才能领先市场。胸怀这一信念,长青海洋公司瞄准提高海洋使用效率和海上产出率,开启了另一项先进技术的探索之路———海上立体生态养殖。

  卞永平告诉记者,近些年,由于养殖规模的扩大,造成近海养殖水域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影响了海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破解这一难题,长青海洋公司主动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对接合作,首创了贝藻复合生态养殖模式,引领了现代海水生态养殖发展方向。

  “在海水的上、中层,采取藻贝间养、藻藻轮养等多营养层次的养殖模式;在海水底层建设海底牧场,首先建设人工鱼礁群,然后移植海带、大叶藻等多个品种的藻类,每年放流牙鲆、黑鱼等鱼类,同时底播增殖鲍、海参等底栖生物。”卞永平介绍说。

  这一养殖模式的优势在于,上中下层海水被分别利用,水体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上层的海带等藻类海洋植物为海参、鲍、鱼类等提供氧气、食物和栖息地,海参、鲍等的排泄物则成为藻类的生长肥料,既增加了海水的养殖容量,又有效避免了海水的富营养化。

  采用复合生态养殖模式后,长青海洋公司的海带亩产量增加25%,鲍亩产增长27.8%,刺参养殖成活率提高21%,综合养殖效益平均提升26%。在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的同时,桑沟湾海域的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规定的一类标准,为全国仅有的8个环境质量为优良等级的海区之一。

  向科技要效益,长青海洋大做海产品深加工文章,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着力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长青海洋公司投资1.5亿元建起了国内首家以鲜海带为原料,生产褐藻胶、碘、甘露醇、岩藻多糖、海藻粉及海藻肥等产品的新型海藻化工及生物提取企业,年加工鲜海带10万吨以上,不仅节省了海带晾晒、贮存等过程中的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海带资源利用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经济效益。

  “我们已经与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主攻海带深加工产品,目前正在研发阶段,预计明年将有新产品上市。”卞永平说。

  卞永平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加大在贝、藻等高档海洋精制食品加工和多糖、寡肽及药用褐藻胶等海洋生物制品的高效提取与应用方面的技术研发力度,推动企业向高端产业链条进发。

  这几天,荣成泰红水产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常志云正穿梭在各地的市场,推销公司新研制的系列全新产品———干海产。

  “这是我们针对国内市场,专门开发的干海产,共有烤虾、鱿鱼丝、鳕鱼条等8个单品。”常志云告诉记者。

  作为泰祥集团的下属公司,泰红水产此举迎合了集团兼顾国内国外市场,坚持多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是泰祥水产食品转内销的重要举措。

  “与市场的干海产相比,我们的产品绿色营养,安全可靠,完全有信心征服国内消费者的味觉。”常志云向记者介绍起产品的独到之处。

  “你看这烤虾,原料全部来自海南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为保证原材料的安全营养,鲜虾在海南当地工厂进行去头、清洗包装后运到威海,我们再进行深加工。”常志云说。

  常志云坦言,作为一家农副渔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泰祥集团始终把持的标尺就是———质量和安全。

  为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泰祥集团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自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了12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100万只禽类养殖场、10万亩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所有基地实行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组织生产、质量检测、收购销售“五统一”管理模式。

  泰祥集团实行了“公司+基地+农户”三方互动、共同受益的经营模式,采取订单或契约式种养,建立了“成方连片”合同基地20万亩,对所有生产采购环节严格把关。在供货商的选择确定上,他们则采取竞标办法,制定了完善的“供方许可与采购控制程序”,只要发现抽检不合格的,立即取消供应商资格,同时定期对80多家源头公司进行考察备案。

  “每一种原料产自哪里,用了什么肥料,有没有用农药,这些信息全部在掌控之中。就像这虾,从育苗、养殖、捕捞再到加工,各种数据信息都有备案。”常志云介绍说。

  品质到底如何,检测数据最直观。在泰祥集团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的科技大楼内,各种先进检测设备一应俱全,能提供微生物、抗生素、添加剂等方面的近400项检测。泰红生产的烤虾就是在这里进行检测,一些关键数据都附在了产品包装上。

  常志云表示,要生产出安全营养的产品,除了把好原料外,还必须建立更高层次的创新研发保障体系。作为干海产系列的一大主打产品,泰红公司的烤虾不仅原材料选择有讲究,制作工艺和配料也很有学问。

  “为驱除烤虾的腥味,我们特意用人工方式逐一挑虾线。在口味方面,我们只选取盐、糖和味精作为调味料,但要把这三种调料的比例调到最佳,既保持虾肉的质感,又迎合消费者的口味,需要一些特殊的配方工艺和技术,这就是我们的独到之处。”常志云介绍说。

  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泰祥集团坚持原始创新、全员创新,每年拿出主营业务收入的3%以上作为专项科研经费,先后开展了7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研课题研发,今年7月又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建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由于在技术上的领军地位和行业影响力,他们受邀参与制定了冷冻调理食品行业第一个安全诚信体系标准示范文本,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建设了产品可追溯体系,赢得了市场竞争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目前,标有“泰红”字样的干海产正在进军全国各大商超,成为泰祥集团产品体系中又一新的增长点。下一步,泰祥集团将按照“三年内企业规模翻一番,利润翻一番,职工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加快抢占海洋食品行业制高点。

  威海依海而建、借海而兴。依靠丰富的海洋资源、优良的海域条件,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比较齐全、优势比较突出、特色比较明显的海洋渔业产业体系。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海带养殖基地,全国最大的水产加工基地,全省最大的海珍品养殖基地与远洋捕捞船队。“威海刺参、荣成海带、乳山牡蛎等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威海扇贝、威海蚬蛤、荣成鲍鱼、荣成海参、荣成裙带菜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袁晓丽说,目前,全市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已达到65个。全市的渔业经济主要指标约占全省三分之一、全国二十分之一,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地级市首位,在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渔业产业发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产业先行,加快形成链条完善、技术先进、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威海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指出,积极开发鲜活、冷鲜等水产食品和海洋保健食品,提升海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设一批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海洋与渔业局今年筛选了30家渔业龙头企业和100家渔业成长型企业。针对这些企业的不同特点,将在政策、项目、技术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鼓励其做大做强。此外,按照《威海市实施品牌战略奖励办法》的规定,水产品加工企业要执行品牌战略,凡纳税额在200万以上的企业,获得驰名商标的企业将奖励50万元。

  多项举措推动着全市水产品加工和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下一步,水产品加工企业要做大做强,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深入推进强强联合和产学研合作战略,加强精深产品的研发加工,着力发展保健品、海洋新材料、海洋药品等产业,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要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企业要建立HAPPC体系,严格按照ISO9001标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此外,要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建立精干的营销团队,拓展海内外市场,进一步增强威海海珍品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推进海洋渔业内涵发展。

  1-10月份,全市加工水产品212万吨、实现产值1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3.2%。水产品进出口总量32.8万吨,进出口总额10.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2%和8.7%。其中出口量25.5万吨,出口额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2%和10.1%。新上和续建水产品加工项目23个,总投资额29.6亿元。

  目前,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近千家,比去年增长76家,规模性的水产品加工企业约400家,水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水产品总产值的36%。

  编辑:罗诗吟访问人次:3140关键字:渔业海洋食品水产品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粤ICP备14045741号-1Copyright(C)2023-2024傲世皇朝平台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