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恒悦注册_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09-25 13:15   

  首页_恒悦注册_首页近年来,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呈几何级的速度增长,目前已经接近万亿元。作为快消品中的佼佼者,休闲食品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从之前不被重视的“零食”进化为现如今的“高大上”,从20世纪末众多休闲食品厂家削尖脑袋往大卖场里钻,到2005年尝试连锁专营,再到近几年进驻电商平台,休闲食品一路走来,是喜是悲,只有行业本身感受最为真切。

  休闲食品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谷物休闲食品(烘焙类、油炸类、膨化类)、糖果巧克力、果冻、果脯蜜饯、坚果炒货、熟制休闲豆制品、休闲素食水果、肉干肉脯等。其中,不同属性休闲食品的待遇也大不相同。作为休闲食品中的“主食”和“硬菜”,面包和蛋糕的地位难以撼动。有调查数据显示,面包和蛋糕是家庭综合消费指数最高的休闲食品,它们的主食属性让其他品类的休闲食品拍马不及。

  紧随其后的是干果类休闲食品,除了物美价廉的花生、瓜子等,价格偏高的核桃、松子等干果也因其丰富的营养备受消费者青睐。

  有业内人士表示,休闲食品中也有一些品类常年不温不火,果冻市场上几个大品牌勤勤

  恳恳,却也没换来市场的大红大紫。在市场推广和产品创新方面有所欠缺,使得人们对于果冻的消费意识正在逐渐淡薄。而果脯肉脯市场则是因为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领导,市场反应日趋平淡。

  看到当下休闲食品行业蓬勃发展,很难想象发展初期的不易与艰难。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休闲食品行业从最初的整体实力弱、历史积淀薄发展到现在市场相对成熟、产品普遍被认可,着实不易。

  有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14年,全国休闲食品行业年产值从1931亿元增长到9050亿元,占国内GDP比重由1.20%上升到1.42%。其中小品类休闲食品(坚果炒货、果脯蜜饯、豆制品、肉干肉脯等)产值从540亿元增长到3875亿元。休闲食品行业2009-2014年复合增长率为12.7%。其中,2009年休闲食品制造业创造工业产值4364.54亿元,同比增长27.53%;实现销售收入4304.03亿元,同比增长31.39%;实现利润117.71亿元,同比增长52.87%。

  2012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有4556家,实现销售收入6921.88亿元,同比增长13.21%。实现产品销售利润957.66亿元,同比增长17.57%,实现利润总额为586.10亿元,同比增长18.64%。2010-2014年,果脯蜜饯、豆制品增速超过20%,坚果炒货、肉干肉脯增速保持在15%-20%。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经过多年的发展,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零食”也正走上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看到存在的问题。虽然休闲食品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据了解,2009年,我国休闲食品市场容量虽已超过400亿元,但人均消费量仅为23.6g,远低于发达国家每年人均消费3.2kg的水平。我国休闲食品行业发展有目共睹,但发展过程还是出现了以下几类问题。

  有业内人士表示,休闲食品行业虽然在快速发展壮大,被消费者和企业重视,但在国内休闲食品市场上,外资、合资企业仍然占据着市场的多半江山,我国本土企业则相对势弱,部分企业在产品的创新、技术的更新以及市场的推广等方面有所欠缺,难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从市场占有率、消费者满意度等多种因素分析,休闲食品市场中,外资、合资企业不论从知名度还是市场反应本身都名列前茅。多年以前,箭牌、达能、卡夫等跨国企业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现已基本完成企业的整合、产品的细分和市场布局。美国卡夫食品品牌旗下的奥利奥、太平等知名品牌在休闲食品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法国食品饮料集团达能旗下的多个品牌也在抢占着中国市场。

  有相关机构综合多种因素对休闲食品品牌排名,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旺旺、卡夫、上好佳、达能、箭牌、喜之郎、德芙、好丽友、徐福记、嘉士利。其中只有喜之郎、嘉士利是国产品牌,由此可见,国产休闲食品在市场中的地位处于相对劣势,反观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则不易撼动。

  在外资、合资企业蚕食国内休闲食品市场的当下,本土品牌又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当下,外资企业正在迅速占领中国市场,我国本土休闲食品企业唯有对产品质量进行提升,对产品品类进行细分,对产品进行创新,对产品安全进行严格的把控,注重品牌的树立和培育,才能使之健康、持续发展,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激烈竞争中也能与外资企业开始新一轮博弈。另外,本土企业也要联合拓展市场,一句“团结就是力量”用在这里恰如其分。目前,国内一些有实力的休闲食品企业开始不满外资占据中国大部分市场的现状,联合起来共同与外资品牌抗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外资的强势促使本土企业的团结意识开始增强。虽然国内休闲食品企业仍处弱势,但依托国内市场的广阔前景和本土品牌自身的旺盛生命力,以及市场的进一步细分,相信国产品牌也将在休闲食品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说到细分市场,我国本土休闲食品企业的表现着实不错,耳熟能详的金丝猴、大白兔在糖果市场中的占有率笑傲江湖。洽洽食品在包装类葵花籽市场中占有率高达20%。有业内人士就休闲食品市场细分问题进行研究,他表示,做好市场细分就等于找到了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创新之路。而这个细分的市场蛋糕可以逐渐做大,形成自己独具的优势。

  除了“共御外敌”,我国本土企业之间也存在激烈竞争。休闲食品行业集中度较低,小、散、弱的局面短期内很难打破。部分中小休闲食品企业在新品开发、渠道建设等方面与一线企业相差甚远。

  以渠道建设为例,休闲食品市场已颇具规模,一线企业的渠道日趋完善。随着网络购物走进千家万户,人们购买休闲食品的渠道大体可分为两类:线上和线下。线上,各种电商平台充斥着电脑屏幕,“在家吃全球”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而线种销售渠道:超市大卖场的集中销售、散装称重式销售、连锁加盟式销售。

  其中,超市大卖场集中销售的多为独立包装的休闲食品,而相对高端的独立包装休闲食品则多在高端连锁便利店内销售。如:711、邻家等,

  散装称重销售则多出现在面包店、糕点店和超市专柜。 主要凭借店面品牌来带动产品销售。

  而连锁加盟式销售的多为土特产类休闲食品,这类食品目前依然缺少强势产品品牌,多是借助地方品牌的集群效应提升销量。

  由此不难看出,目前休闲食品企业的流通渠道相对单一,并不能全方位覆盖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业内人士表示,休闲食品的终端建设和企业对渠道的掌控能力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现如今,部分有实力的休闲食品企业都在加大对经销商的扶植和对分销商的管控,强化对渠道的深度管理。除此之外,还应注重产品的个性化摆放、规范化陈列,形成一套系统化、有特色的体系,这样才能对产品的销售产生有利的影响,也可以加深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印象,从而提升知名度。另外,休闲食品企业应实行多通路并举,除了传统经销通路,KA通路和车站等特殊通路也要全面覆盖,以多渠道销售提升产品的市场覆盖率,提升产品销量。

  网购则是怎样也避不开的重要渠道,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不“触电”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落伍、出局。如今,“80后”、“90后”成了休闲食品的消费“主力军”。网络的发展给这支“主力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给休闲食品行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休闲食品触电已经是大势所趋,如何利用好电商平台这把利剑开拓市场、推广宣传、提高销量和产品知名度,也是休闲食品企业需要思考的。

  和渠道建设同样重要的是品牌推广。目前,休闲食品的品牌传播大多停留在产品层面,没有深度挖掘品牌潜力,导致消费者忠诚度不高、市场反应平平。有业内人士表示,休闲食品重在休闲,企业可以抓住休闲做文章,烘焙食品可以开发休闲餐厅、咖啡厅等餐饮终端销售,或者深入高档社区,提高目标客户的关注度,从而达到提高销量的目的。

  另外,当下信息的传播可谓全方位、多角度,正确的宣传加上市场运作,对一个品牌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介在给人们带来享受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商机。也有休闲食品企业与游戏、电影等合作,利用其知名度推广产品,提升企业、产品的名气。

  《2016-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休闲食品前20名全部都有广告投入,分别占企业产值的3-10%不等,其中约70%用于电视广告,15%用于网络,3%用于公关,10%用于平面媒体,2%用于新媒体等其他媒介。

  正如上文提到的,特色、个性是休闲食品打开市场的一大利器,不仅体现在渠道建设中,也体现在品牌推广中。目前,很多企业意识到这点,开始着重培养自身独特的品牌个性,个性化的品牌形象、特色的产品都是企业为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所做的努力。

  虽然二三线休闲食品企业和一线企业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但其表现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战略清晰、有特色的商业模式、品牌成长性较好的二三线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也会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中国线上零食消费趋势报告》显示,线上食品销售中休闲零食类居首位,休闲食品的销售额在整个食品行业占比超30%,且仍有上升趋势。由此不难看出,休闲食品市场的前景广阔。

  如果说以上数据无法直观反映出休闲食品市场潜力的话,那么下面这组数据将更为清晰地描绘出休闲食品市场的广阔前景。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消费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我国休闲食品市场规模仍将会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2016年将会突破10000亿元;2017年达到12000亿元;2018年突破13220亿元;2019年达到14542亿元;2020年达到15996亿元;2021年将会达到17596亿元。

  《2016-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休闲食品消费主要分为自食类和礼品类,市场主要分为家庭、旅游及礼品类消费市场。

  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城镇居民21.86亿人次,农村居民10.76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05.5元。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46.6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18.9元。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购买当地特色食品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地域性、民族性较为凸显的传统特色休闲食品备受旅游消费者青睐。

  另外,我国礼品市场需求量高达8000亿元,其中春节期间的礼品需求占到了总需求的60%。个人和家庭的礼品需求每年约为5055亿元,而公司或其他团体的礼品需求约为2629亿元。近年来,传统特色休闲食品正逐步成为礼品市场中的宠儿。

  近年来,肥胖症屡见不鲜,饮食习惯不合理、运动量不够等因素都会导致肥胖症。而休闲食品在消费者眼中似乎和肥胖总是密不可分。记者在超市中对消费者进行了关于休闲食品与肥胖是否有关的采访,发现部分消费者持肯定观点。“我觉得薯片、开心果这些食品的热量都挺高的,吃多了应该都会发胖吧。”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刘女士如是说。

  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在部分休闲食品的包装上都能看到反映“热量高”的信息,这也成了家长不让孩子多吃零食的主要原因。在国外,以果蔬为原料的休闲食品日渐风靡,由此可见,低热量、低脂肪的休闲食品将成为产品变革的一大趋势。有调查数据显示,58.4%的人对新品牌和新产品兴趣浓厚,主要体现在食品营养和健康方面。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未来几年发展潜力最大的3个休闲食品品类分别为:肉禽鱼、干制蔬果、坚果类。因为这三大类食品一直是由农户简单加工制作,销售多以散货形式出现在销售终端,没有形成产品品牌意识,尚属于发展的最末端,品类发展空间很大,也容易打造强势领导品牌。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迎合消费者需求也是优秀的休闲食品企业需要做的。在此之前,了解消费群体的分类同样重要。

  目前武汉城市圈跨城市消费现状是周边城市消费者到武汉采购、求学和购置房产等的很多,武汉消费者到周边城市消费的很少,跨城市消费呈现一面倒。武汉科工贸发达,成立城市圈后进一步强化了武汉市在中部地区的金融、贸易、交通及科教上的中心地位。这是中心城市商业号召力的必然结果,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但是只有形成城市圈跨城市消费的双向流动和互补,才能为整个城市圈发展带来更大的机会。当前,时尚休闲消费已成为城市消费的新热点,周边城市若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产业,将有效引导武汉城市圈形成消费互补。

  鄂州、黄石、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及天门8市自加入武汉城市圈后,纷纷深化与武汉的经济协作,大力开展城城通开;鄂州、黄石、黄冈、咸宁、仙桃及孝感6市都明确提出了要当武汉的“后花园”和休闲度假基地。要落实“后花园”的提法,就需要具体的项目做依托,需要相应产业做支撑。因此,各市应把休闲产业纳入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中,加快休闲资源开发利用,加大休闲产业财政投入,打造各城市休闲品牌。充分认识本地休闲资源优势及特色,挖掘、提炼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在休闲的概念下将它们串联整合。此外,还要塑造休闲型人居环境城市,构建城市圈的休闲度假带,吸引武汉消费者到周边城市休闲消费。

  休闲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公园、博物馆、体育馆、影视、交通、旅行社、纪念品、餐饮及社区服务等相关领域。休闲产业具有很强的连锁带动效应。以鲜花行业为例,它要有种花、卖花、插花、包装花、快递送花、摆放花的器具、饰物……可以派生出许多行业来。可以说,休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据专项调查显示,近几年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用于休闲旅游、休闲保健、休闲娱乐和餐饮美食等休闲消费的支出不断上升,从中可以看出休闲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

  构建休闲型城市,既为各地发展休闲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同时,也对周边城市的市容环境、基础设施、市民素质和城市功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良的城市环境是创造休闲型城市的重要条件。因此应实施环境立市战略,下大力气做好园林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使武汉城市圈各城市都成为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和花园城市,创造舒适、安全、文明的城市文化氛围。全面提升交通、通信、宾馆、饭店、公园、会展中心、游乐场、步行街、文化、体育、娱乐及健身等基础设施档次,改善各市区交通状况,搞好居民区和公共场地的绿化美化,完善城市广场的休闲功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活动休憩场所。加大图书馆、影剧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及会展中心的科技含量,为构建休闲型城市提供一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

  加强城市圈休闲旅游市场联动促销。着力打造科教文化、温泉度假、红色文化、生态休闲、工业旅游、三国文化、宗教文化和体育健身等休闲特色品牌。申办策划好国际渡江节、桂花节、温泉节、捕鱼节、美食节和“孝”文化节等各种旅游节庆,积极开发武昌鱼、鸭脖子和孝感米酒等特色旅游商品,注重餐饮、娱乐与休闲旅游的密切衔接。

  周边城市要突出抓好休闲农业游、休闲生态游、湖光水色游、红色旅游、会务和商务游和户外运动游等休闲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以休闲文娱、休闲旅游、休闲体育、休闲餐饮和休闲保健等为主的城市圈休闲产业带。

  武汉城市圈周边城市生态环境良好,植被繁茂,山、河、库、湖、城结合良好,一年中80%以上的时间均适合户外休闲。城市圈内,以高速公路与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形成从武汉至周边8市“一小时经济圈”的快捷交通,这样的交通条件最适合发展周末休闲度假。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开发利用休闲资源的经济环境会越来越好。

  武汉城市圈跨城市消费不能以行政推动的方式来运行,而要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强化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来推动跨城市消费流动。武汉市的发展目标是突出时尚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有实力的国内民营企业总部入驻,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打造城市圈最大的商业中心区、城市旅游观光区、中央商务区和现代文化服务区,努力保持对区域市场的示范性和带动性。

  周边城市则考虑错位发展。大力发展舒适宜人的公共空间、公共绿地,完善旅游与休闲功能,吸引时尚休闲消费群体。周边城市休闲资源开发需要突出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进行休闲资源差异性开发,打造各自特色休闲品牌。

  重点打造好以黄鹤楼、归元寺、东湖、红楼和首义门等为代表的传统休闲旅游品牌,以汉口江滩、江汉路步行街、中南商圈和首义美食街等为代表的商业休闲品牌,以武大、华科和华师等为代表的科教休闲品牌。要借助武汉市的人才优势,打造以文化艺术为特色的休闲产业品牌。

  咸宁温泉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温泉沐浴可以集疗养运动、休闲娱乐、商务健身和观光旅游为一体。要重点打造好以温泉为代表的休闲保健品牌,以九宫山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以陆水湖为代表的湖光水色,以三国赤壁风景区为代表的历史古迹,以桂花节为代表的赏花休闲等品牌。

  重点打造好以董必武、和等革命家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品牌,以黄梅佛教禅宗四祖寺、五祖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品牌,以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黄州东坡赤壁等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品牌。

  湖北为千湖之省,鄂州为百湖之市,渔文化是鄂州特色文化的最好载体。应通过精心包装,创办捕渔节,吸引各地游客前来体验渔家文化、民俗和渔家生活。打造好以怡亭铭摩崖、吴王城和观音阁等为代表的古迹景观品牌,以西山、梁子湖和洋澜湖为主体的山水自然景观品牌,以孙权、元结和苏轼等历史名人遗迹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品牌。

  孝感有着丰富的孝文化资源,根据黄梅戏拍成的电影《天仙配》,更是把孝感推向了全国乃至世界。要抓住孝文化这个特色,以孝文化品牌吸引游客,促进孝感休闲旅游的发展。重点打造好以董永公园、槐荫树等为代表的孝文化品牌,以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广水“三潭”风景区等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品牌,以刁汊湖风景区为代表的湖光水色品牌,以玉女汤池温泉、天紫湖温泉度假村为代表的休闲保健品牌。

  打造好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品牌,以大冶铁矿、华新水泥厂和美尔雅服装园为代表的工业文化品牌,以仙岛湖观光旅游区、磁湖风景区和东方山风景区等为代表的休闲旅游品牌。

  仙桃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鱼生产基地,适宜建成休闲农业观光基地,成为农业生态休闲城市。以农家乐、民俗为开发重点,打造以民俗风情为特色的休闲农业品牌。同时,仙桃体育人才辈出,是全国唯一的体操之乡,适宜大力发展综合性休闲体育基地。开发建设体育健身、体育表演、体育休闲、会展及美食等系列设施,使之成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的体育比赛、培训、休闲和娱乐基地城市。

  武汉城市圈各地休闲资源开发,要根据休闲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要,突出地域特色,获得市场错位竞争优势。

  整合、弘扬在全国都有影响的辛亥文化、科教文化、红色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黄鹤楼和渡江节等优势资源。这将极大地提升武汉城市圈整体品牌形象,增强其在全国的影响力,并带动整个城市圈旅游、健身、餐饮、服装及交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圈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西安兵马俑、北京故宫、杭州西湖和成都的饮食文化等,在国内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可以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经济资源。武汉的黄鹤楼、辛亥首义和黄冈的红色文化等都是国内颇具影响力的特色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如今,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利用科技、文化手段对本地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建立一个具有浓郁武汉城市圈特色的产业文化群,将有力推动休闲产业的兴旺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武汉城市圈要积极争取体育、文化等各种国内国际会议在武汉举行,积极申办博览会、电影节、美食节和休闲赏花节等各类展会和商旅活动项目,举行武汉城市圈最佳人居休闲城市评选活动,壮大休闲消费文化。采用文化搭台、商贸唱戏的形式,激情展现武汉城市圈魅力。常年开办独具特色的周末文化广场活动,以政府购买文化产品的形式,在首义广场、洪山广场、汉口江滩和武汉广场定期举办周末广场音乐会、周末楚剧大舞台、周末黄梅戏新天地和汉口庙会等活动。各地剧团上阵助威,各地休闲企业、休闲项目现场推广,提升城市圈整体休闲文化,扩大城市圈吸引力和影响力。

  休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宝藏和无数的商机,能推动区域经济向前发展。随处可见的茶楼、农家乐、餐馆酒肆、溜狗、养鸟及等都是休闲产业的一个方面。要在“武汉城市圈”的概念下协调互动和创造休闲机会,简单的一个“休闲花节”,周边城市就可以因地制宜地创造出牡丹花节、梅花节、梨花节、桃花节、节、荷花节和田园菜花节等众多休闲机会和休闲消费。只要形成休闲产业链聚集效应,就能壮大休闲消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根据国外的经验,我国可开发的休闲资源与目前已经开发的休闲项目存在较大差距,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休闲专业人才匮乏,休闲教育水平不高。把握休闲产业发展趋势,建立专业的休闲人才培养体系,也是推动武汉城市圈跨城市互补消费的关键性因素。

  西方国家对休闲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上百年,其教育体系中大多数人文社会学科都开设有休闲学课程,更有独立的休闲学研究学院。武汉城市圈要积极推进休闲产业理论、休闲文化交流和合作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发展休闲产业经营管理的高等教育,选择有相关学科基础的大专院校开设休闲专业,强化休闲产业人才支撑,促进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朱慧萍:崛起的文化休闲产业经济[J].国际商务研究,2005(1).

  六安市休闲渔业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有20余年历史,近几年来,休闲渔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据调查统计,2012年全市拥有休闲渔业场所565个,垂钓场182个,食鱼餐饮美食馆105家,度假村21个;垂钓总水面2400hm2;休闲渔业实现旅游接待量25万人次,产值3.98亿元,年利润1.23亿元,休闲渔业产值分别占渔业总产值和休闲农业总产值的8.2%、28.3%。2012年底六安市拥有农业部认定的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个———舒城县万佛湖渔业总公司,省级以上休闲渔业示范基地9个,部省级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32个。全市现有的730家星级农家乐中,有近1/3开展了休闲渔业项目,休闲渔业从业人数达到4750人,带动周边农民就业1.5万人以上。六安市休闲渔业在不断成长壮大过程中,特色明显,亮点纷呈,归纳起来有以下6个方面。

  1.1依托城郊区位,投资休闲垂钓利用近郊区位优势,在原来水产养殖基础上,发展休闲垂钓和网捕娱乐项目。如金安区聚龙山庄和金帝豪休闲渔业基地将原有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塘口改造,并配套开展道路硬化、周边环境绿化、路渠维修和电力设施建设,修建了观光垂钓和三产服务等设施,投放大量商品成鱼,供城市居民节假日前来游钓和消费。

  1.2依附重点景区,发展特色旅游主要利用重点景区游客多的特点来补充其他景区接待能力不足,以较为低廉的价格接待散客或团队,提供游客休闲、垂钓、观光、捕鱼等参与性渔事体验活动,实现山上湖中游玩、岸边渔家吃住。如霍山县佛子岭水库周边的渔家乐集群等。

  1.3依傍自然风光,开展休闲度假利用湖泊、水库、河流沿岸地理位置优势,以优美整洁的环境、良好的生态条件为基础,通过规划建设,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发展模式,主要代表是舒城县龙河口水库三江码头乡村渔业旅游、霍邱县临淮岗水利枢纽工程内和盛田园度假村和卧牛山庄等,按照“乘游船、观湖光、看捕鱼、吃鱼头”的旅游线路,让游客一边观赏秀丽风景,一边亲临捕捞现场,充分感受渔民的艰辛和快乐。

  1.4依靠优势资源,开发休闲产品利用当地的资源并结合自身原有的产业,开发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休闲旅游产品。安徽省君湖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村就是依托瓦埠湖和瓦埠古镇,凭借天然湖泊,合理利用湖边滩涂、湖心小岛及瓦埠古镇古居、人文而兴建。根据瓦埠湖水产品丰富及特产鲜明的情况,开发了“君湖四宝”,将瓦埠湖出产的“银鱼、瓦虾、毛鱼、鲦鱼”精致打理并包装销售,提高了瓦埠湖水产品品质的声誉和效益。

  1.5依据消费需求,打造风味餐饮由餐饮企业投资的休闲渔业,通过特色餐饮吸引游客,或为过路游客提供餐饮服务,既满足自身对水产品的需要,又满足消费者对品尝水产品的需求。典型代表有金安区卧虎山庄、西海生态示范园等一批主题餐饮酒店,隆重推荐湖库有机鱼饮食文化,现已推出了50余道菜鱼宴,得到了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1.6依随品牌推介,举办节庆活动万佛湖是六安市对外开展旅游推介的一项重要品牌,库钓产业也是当地旅游开发的一大亮点,为此,舒城县万佛湖渔业总公司从2006年开始先后大力投资建设金海岸、三江码头垂钓区,近年来又投资建设万佛湖海螺堰高级休闲垂钓区,按照国际一流的标准进行规划,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常年开展龙舟系列活动,先后承办了“龙津杯”龙舟赛、“亚洲铁人三项赛”、“中国万佛湖旅游文化节暨国际龙舟邀请赛”、“万佛湖”杯安徽首届国际模特大赛美人鱼专场表演等重大赛事和活动,2012—2013年承办了“中国万佛湖国际休闲垂钓首届库钓大赛”、“合肥晚报第十、第十一届读者杯库钓大赛”等10次比赛,多次接待有关单位举办的联谊赛、邀请赛等,年接待垂钓人员10万人次,带动当地旅游产业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

  由于六安市的休闲渔业整体开发刚刚起步,还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之中,因此在建设和发展中普遍存在单体规模小、经济效益低、经营管理粗放,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低档,服务设计落后,对旅游景区、渔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及传统节庆活动过分依赖等缺点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少统一规划由于缺少政府主导和统一规划设计,各地休闲渔业在本乡镇范围内单独开发,并且各自的特色又不明显,难以成规模、上档次,同时还会出现重复建设、浪费资金等现象,难以打造出精品和上档次的休闲景点。

  2.2区域发展不平衡县区与县区之间、点与点之间、六安市与外地发达地区之间发展均不平衡。纵向比较,舒城县、霍山县等山区县休闲渔业发展相对成熟,其他平原、丘岗县区较弱,发展速度不快。横向比较,六安市休闲渔业发展水平落后于合肥、黄山、安庆等市,很多休闲渔业示范点特色不明显、发展水平不高。自身内部比较,除一些靠近城郊和风景区内的休闲渔业场所上规模、上层次外,其他大部分由于经营时间短、资本积累及经验不足,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基础薄弱的问题。2.3缺乏开发资金目前,六安市的休闲渔业基本上是一乡一镇式的开发,资金匮乏是比较普遍的问题。乡镇财政本身就很困难,能拿得出来用于投资开发的资金就更少,企业投资受客源、自身经济实力影响难以做大做精,招商引资因为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落后、配套服务跟不上等因素受到限制,这样一来既浪费了优质的旅游资源,又制约了当地美丽新渔区的建设步伐。

  2.4经营理念落后六安市大部分休闲渔业经营业主思想守旧,习惯于接待型的传统发展模式,经营方式主要以提供渔家餐饮及景区住宿为主,而游客参与性体验活动提供较少,对当地渔业饮食文化和风味水产品的经营开发元素不多,效益不明显。2.5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六安市休闲渔业从业人员主要以农村劳动力为主,文化水平不高,长期从事渔业生产,缺乏市场意识和现代经营理念。他们除提供垂钓、餐饮和住宿服务外,能够向顾客提供景区景点导游服务、农事活动指导服务、民俗风情讲解服务、农副产品导购服务的为数不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束缚了六安市休闲渔业的深度发展。

  鉴于目前面临的种种机遇和挑战,为了进一步加快六安市休闲渔业发展步伐,培育壮大繁荣当地农村经济的增长极,特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3.1注重科学规划整合现有的优势渔业资源,统一规划,科学策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开发,不规划,不开发”,以此来保证休闲渔业的有序开发、合理利用、长远发展。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六安市及县区休闲渔业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内容和重点,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进行。要按照塑造品牌、突出鱼味、提升品位的原则,以休闲垂钓、渔事体验、餐饮服务、观光旅游为主线,采取点、圈、线相结合的办法,根据平原、丘岗、山区、湖库区和圩畈区等不同地貌特征,因地制宜进行空间布局,可在沿交通干线、重点渔区、依山傍水逐草区、风景胜地周边、城镇近郊选址并打造特色休闲渔业精品示范点,重点在全国风景旅游区和城市近郊发展观光游钓业,在水库、湖泊开展网箱垂钓、驾船、划艇、渔家乐等项目,在近郊水产养殖基地发展垂钓、捕捉体验等休闲渔业。在各示范点周边村、镇形成辐射带动圈,并结合主要旅游精品线路配套建设休闲渔业专线注重示范引导一是要花大力气抓好休闲渔业示范点建设工作,通过精心包装和策划,逐年确定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吸引力强的休闲渔业开发为典型项目并进行广泛宣传。二是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发观光游览园、科普示范园、渔民文化村、主题农庄等休闲渔业实体经济。三是要利用休闲渔业主体行为参与性的特点,让游客参与饲养捕鱼活动,体验渔事之趣。四是要把休闲渔业发展情况列入各级渔业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评内容和统计报表数据体系,设置休闲点发展数量、固定资产投入规模、就业人数和经营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对县区和渔业重点乡镇进行综合考评。

  3.3注重拓展功能在积极调整渔业产品、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休闲渔业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生态环保、美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融合发展。在抓好主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渔具、饲料、鱼药、水族器材等相关联的产业,大力发展观赏鱼、观赏水生植物的种苗业,规划建设一批集垂钓、观赏、餐饮、游乐、度假、美食于一体的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渔民专业合作社和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同时积极开发出具有渔业文化特色的产品,培植休闲渔业品牌,形成品牌效应,要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形成连锁经营,提供配套服务,开展广泛宣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打造渔业品牌,即养殖品种的品牌建设;二是经营品牌,就是在休闲渔业经营中,结合本地的特色品牌资源,发展独具特色品牌的休闲渔业,使其发展状大。

  3.4注重资金投入发展休闲渔业需要较多资金投入,因此建议今后各级政府制定减免税优惠政策,创新投融资的方式和途径。一是要允许部分涉农项目资金惠及到休闲渔业,扶持渔民自主创业就业;二是对有利于生态、文化、环境保护的旅游项目,应积极引导用于休闲渔业领域;三是要树立“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收益”的理念,积极鼓励和吸引当地民间资本投资开发休闲渔业;四是要重点引进经济实力强、发展前景广的企业投资开发特色休闲渔业项目,在适宜建设的水面上修建人工岛屿、楼台亭榭和水上游乐园工程,提供游客休闲垂钓、游泳、放生、伐舟等观景游玩项目,培育形成主题突出、风格迥异的水上建筑群落。

  睢宁县观光休闲渔业是近几年从传统渔业刚刚衍生出来的一项新兴萌芽产业,集养殖、游钓、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渔业特色餐饮于一体,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彼此相互协调的目标,是传统渔业功能和生态链延伸的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不仅受到了广大渔业生产经营者和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同时也极大地引发了各界人士特别是各级领导和渔业工作者的普遍关注。

  (1)运动型。是一种养鱼为主、兼营垂钓的常规型、普遍存在的形式,全县约有上百家养殖经营单位。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传统商品鱼养殖基地,在不新增加基础设施或只进行简单改造的情况下,调整渔业养殖结构,兼营垂钓,并以垂钓来增加养殖效益。姚集镇、古邳镇、魏集镇等故黄河岸沿线水产养殖基地几乎个个采用了该种类型。姚集镇第二水产养殖场约30hm2鱼塘,无论是草鱼塘,还是淡水白鲳、罗非鱼塘,垂钓业收入均接近渔业收入的50%。另一类是农村大型养鱼承包户。据统计,全县有80多户渔塘利用节假日对外开放,同时还为垂钓者提供一顿午餐,垂钓者一般早出晚归,既满载而归,又强身健体。

  (2)娱乐型。以生态开发、垂钓为主。如高作镇腊元村,距离县城仅10km,于2003年建成的5个鱼塘,刚投产就开放垂钓。除集约经营渔业外,还建有11间猪圈,年出栏3批商品猪,同时饲养火鸡、山鸡、草鸡。堤面定植樱桃、银杏、柿子、日本梨1 700余株,目前都已产果。他们在渔塘边每隔10m修一处简单水泥阶梯,供垂钓者操作使用,并备有食堂、休息室、室和停车场,垂钓娱乐,修心养性。

  (3)休闲型。以养殖为主,兼营垂钓、旅游、休闲,以增加养殖综合效益。同时以水产品为主食,开发餐饮业和度假村。地处姚集境内的清水畔水库,交通方便,水质清新,亭台楼阁,景色怡人。北与连绵起伏的蛟龙山接壤,东与省重点文物保护区双谷堆和刘楼汉墓群毗邻,相连的石屋寺附近挖掘温泉一处,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上海踏求贸易有限公司已于2005年投资兴建休闲渔业渡假村,项目落成后,可望成为苏北地区休闲渔业的新亮点。

  (4)观赏型。全县有十多个单位开展了观赏鱼养殖。李集镇轴山村赵良元于1999年开始饲养金鱼,现有水泥养殖池5 000m2,15个品种;邱集镇王硕村张永、庆安镇三闸村袁桂章观赏鱼面积都在4 000m2以上。县城区大型天元广场水面、九月广场小桥流水、县城境内围城河都开发了红鲤鱼养殖,既供人们观赏,又对外开放垂钓。文化广场一些经营个体,还购置各类塑质金鱼供儿童模拟垂钓,较好地丰富了儿童文化娱乐和生活。

  观光休闲渔业是当前渔业发展新的领域,全方位地开发观光休闲渔业经济,既是我县渔业生产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是广大群众增加渔业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对全县观光休闲渔业的调查与思考,笔者认为全县观光休闲渔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围绕“沿河、沿库、围路、围场”的二沿二围四张明片和渔业经济总体规划展开。总体思路是:“突破两大水库重点,渔场布局黄河沿岸,完美城郊服务内涵,装缀天园风景亮点”。为保护垂钓萌芽,弘扬长寿文化,塑就睢宁形象,加快外延开发,振兴地方经济,争当后起之秀,发挥应有作用。

  (1)加快水库休闲渔业资源的利用,构建休闲渔业度假框架,将我县逐步构成水上旅游世界。一是以清水畔、庆安水库“两库”为中心,风景区及休闲、餐饮、娱乐设施为内容,采取人工增殖,旅游与自然保护相结合,打造水库“绿色食品”,并结合水库周边地区的治库堤林建设和环库公路规划建设,建造库区生态滨林公园,实现库滨旅游景点的绿化、香化、亮化、彩化,从而绘制一幅“水清林秀、鸟语花香、蟹肥鱼壮、水陆相映”的库上景观和田园风光。以此开发库滨游轮、库钓、浴场和其他游玩娱乐项目,建立睢宁两库“游乐城”和两库“渡假村”。二是以“两汉文化”为开发对象,积极修复古邳八景,开发睢宁一日游旅游线路,开放库心采风、冲浪库岸、采捕体验、野游、野炊等自然风光旅游项目。三是以水鲜为基础,以庆安水库远鸿牌羊方藏鱼为保障,整合资源,强化配套,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沿库水鲜餐饮业。

  (2)加快故黄河沿线养殖基地渔业设施的改造,发展集水养殖、水生观赏植物种植、鱼池周边绿化美化及运动型游钓于一体的生态渔业,建设一条睢宁沿河农业观赏带。利用我县基本横向建设的高速路为水产品物流交通纽带,重点强化姚集、魏集、古邳三大商品鱼基地,加大设施改造和建设力度,积极推广无公害水产品生态养殖技术,并结合路景建设、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从而形成“桃红柳绿鸟儿唱,清水清波鱼儿欢”的沿河或沿路渔业观光带。

  (3)加快县城河、天元、九月广场及城郊周围水面观光价值的开发,结合睢宁规划占地133.3hm2的“文化公园”和城区规模建设,以天元广场为中心,辐射庆安、高作、梁集、岚山4个镇发展观赏鱼养殖,早日建立一批集游钓、赏鱼于一体的水族旅游观光场馆。一是继续保护县城及城郊观赏鱼养殖大户的萌芽势头,扶持发展,扩大规模,增加设施,拓展功能,建立观赏水族馆。二是开辟县城河及广场水面资源,以放养瓯江彩鲤、锦鲤、异育银鲫等赏食用的品种为主,实行增值养殖。同时结合精品城市建设和文化景点开发,开发游船、垂钓等观光旅游娱乐服务项目,在城区开辟一条环城水上旅游观光线)加快游钓场所要素的整合,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休闲渔业的附加值。一是要把餐饮业做强做大。规划中的观光休闲渔业场所,都要本着先急后缓、量力而行的原则,为垂钓者提供食宿方便,尤其在饮食方面,要巩固水食文化、研究水食文化、发展水食文化,立足睢宁,面向全国,走出世界。要使睢宁成为“水食文化之乡”。二是要把渔具渔法做强做大。渔业捕捉工具、方法、技巧等也要作为渔业工作者的一个课题作专门探讨。

  (1)科学规划。县林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突出淡水鱼和休闲两大特色,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认真规划,逐步推进,加快我县观光休闲渔业的发展。利用资本转移和招商引资的大好机遇,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故黄河观光线、沿路水库观光点,围绕广场及城郊发展旅游观光面。在规划布局上应把握好三个结合:一要与旅游景点建设相结合;二要与现代化生态渔业相结合;三要与三产服务业相结合。

  与国外产品相比,国内的休闲食品在新品研发、口味多样化、包装个性化、产品营养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调查结果显示,接近65%的消费者感觉休闲食品没有新鲜感,更新换代速度太慢,产品同质化严重。

  超市是休闲食品的主要销售场所,随着连锁超市的全国扩张,休闲食品市场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张。同时,休闲食品的消费群体由儿童逐渐向年轻时尚的青年群体扩展,市场进一步细分。

  据预测,在2008年后的未来一段时间里,人们“花钱买健康”的心态将有增无减。一些高端食品已经开始打造三无食品概念,即“无添加剂、无防腐剂、无糖”。低热量、低脂肪、低糖将成为新产品开发的主流,功能性产品的领域将进一步延伸。

  食品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到了向更高层次进行产业升级的阶段,2007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460美元,具备了接受高端食品的消费基础。我国目前正处于婴儿潮的波峰之上,仅80后就有2.4亿人口,年轻人成为休闲食品市场的主流,他们消费能力强,价格敏感度低,中高端休闲具有广泛的需求基础。

  休闲食品如何发展也离不开食品的圈子,因此口感仍然是消费者选择的最关键因素,无论是洋品牌还是本土食品,只要产品的口味独特,做工精良,符合消费者的喜好,就能很快的抢占市场。

  休闲食品行业空间大,增长快,加之行业门槛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对于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休闲食品市场分一杯羹,锐基构有几点建议:

  休闲食品的特点是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为主,虽然有一定的消费习惯,但总体上对产品的具体种类并无严格要求,企业可以从区域特色产品、国外传统食品和创新食品中借鉴,开发出适合国内消费者特点的新的休闲食品品类,利用新颖的产品概念和口味打动消费者。在产品定位上向中高端发展,保证产品品质,并通过产品包装和推广活动来塑造品牌的高端形象。增加产品的娱乐元素,树立产品个性,同时使消费者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有更多的愉悦性。

  现代连锁超市是休闲食品的主要销售终端,但是供货成本高、竞争激烈,增添了新品入市的风险。中小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休闲特点开发新的销售渠道,如烘焙类食品可以开发休闲餐厅、茶楼、咖啡厅等餐饮终端销售。也可以通过互联网销售产品,如窝夫小子只在北京、上海通过网络销售,一年也达到几千万的销售额。

  中小企业资金有限,不能采取大规模广告+明星代言的模式,所以,中小企业需要寻求新颖的推广方式来促销产品。除了终端促销的手段,通过与媒体或网站合作,以现场活动方式直接与目标消费者接触也是一种较好的推广方式。如雀巢咖啡与中国经营报合作,5月份在北京的21家顶级写字楼面向都市白领做现场品尝互动活动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天津休闲农业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历了一个由自发兴起到规范管理的过程。2008年,天津市农委和市旅游局共同成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领导小组”,并提出“百千万”建设工程,即用4年时间,建设200个特色旅游村(点),发展2 000个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实现30 000人就业[1]。随着天津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快速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逐步转变,休闲农业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建成160个特色旅游村(点),形式上既有观光农业园区,又有生态农业庄园,还有农家乐、渔家乐,以及特色村等。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34家,直接从业人员2.45万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1.67万人,占总人数的68%,带动农户3.41万户。年接待游客近400万人次,年利润总额近4亿元,年利税超过3 000万元(根据2011年天津市农委转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摸底调查的通知》所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调查表,收集全市各区县统计资料汇总数据)。蓟县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3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西青区水高庄园、津南区松江乡村俱乐部和塘沽诺恩渔业生态园被评为全国10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静海县西双塘村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10个最有魅力的休闲乡村之一。

  天津10个有农业区县根据各自不同的区域位置、资源类型以及现有休闲农业景区类型和分布情况,大致可分为4种休闲农业发展类型区域,分别为:环城休闲农业区、滨海休闲农业区、远郊休闲农业区和蓟县休闲农业区。

  包括东丽、西青、津南、北辰4区。该区在地理位置上紧紧围绕中心市区,交通路网发达,由最边缘地带到市中心的距离均不超过35 km,行车时间不超过1 h,对于吸引市区游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农业规模相对较小,第一产业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仅为1%~2%[2]。但农业产业类型多样,特色明显,已形成以花卉、观赏鱼、淡水鱼、果品、特色蔬菜以及农产品物流配送和农业休闲观光等为主导产业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

  环城四区重要的休闲农业资源包括以天嘉湖、东丽湖、鸭淀水库、永金水库等为主的生态水域资源,以小站练兵、崇文尚武、天穆清真、杨柳青年画、葛沽宝辇等为主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及以众多农业园区为主的特色农产品资源。目前,该区已建成休闲农业项目38个,类型以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度假庄园和花卉交易市场为主,突出农业的科技展示、文化传承和休闲观光功能。

  未来发展中,该区应进一步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依托花卉、观赏鱼、小站稻、特色蔬菜和优质果品的产品资源,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展示、市民农事参与、休闲度假娱乐和乡村民俗文化等休闲农业模式,形成以采摘体验、休闲垂钓、花卉观赏、科普教育、文化创意、市民农园和休闲庄园为主的休闲农业体系。

  包括滨海新区塘沽、汉沽、大港3个区域,其核心区是与天津市中心城区并列的城市发展核心。该区地处东部沿海,战略地位显要,交通路网发达,最远端距离天津市中心约75 km,行车时间不足2 h。该区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已占天津市GDP的55.2%,引领天津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该区农业增加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0.16%[2],但农业资源特色鲜明,特别是海域滩涂资源丰富,为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该区已形成以海水养殖、耐盐碱植物、葡萄、冬枣、蔬菜、食用菌以及农业科技创新等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业体系。

  滨海新区重要的休闲农业资源包括以海水养殖池塘、浅海滩涂、北大港水库、北塘水库等为主的生态水域资源,以妈祖文化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及以冬枣、葡萄、食用菌、蔬菜、海珍品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资源。目前,该区已建成休闲农业项目14个,类型以农业科技园区、休闲渔业园区、渔家乐型特色村为主,突出农业的科技展示、休闲观光和生态保护功能。

  未来发展中,该区将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特殊的海洋资源条件、特色鲜明的农产品条件以及良好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展示、生态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娱乐(渔家乐)等休闲农业模式,形成以海上垂钓、渔家餐饮、采摘观光、创意展示、科技示范为主的休闲农业体系。

  包括静海、武清、宝坻、宁河两区两县。该区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天津、北京与河北省的交界处,虽距天津市中心距离相对较远,但对北京和河北等地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该区目前已构建起完善的交通路网体系,距天津市中心最远约95 km,行车时间约2 h;最西部距北京市中心仅45 km,最东部距唐山市中心仅23 km,1 h车程即可抵达,对于吸引周边区域游客具有天然优势。该区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丰富多样,规模相对较大,第一产业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约占9%~12%[2],是天津地区大宗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和供应基地,已形成以水稻、林木、果品、蔬菜、食用菌、特色粮食作物、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以及农产品加工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体系。

  该区重要的休闲农业资源包括以七里海、大黄堡、团泊洼为主的生态湿地资源,以港北森林公园、静海林海、青龙湾固沙林、青南万亩生态林等为主的生态林地资源,以宁河天尊阁、《红旗谱》影视基地、宝坻玉佛宫、秦城遗址等为主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及以津沽小站米、七里海河蟹、田水铺萝卜、金丝小枣、宝坻三辣、黄庄洼稻米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资源。目前,该区已建成休闲农业项目39个,类型以特色旅游村、现代农业园区和温泉度假庄园为主,突出农业的产品供给、文化传承和休闲观光功能。

  未来发展中,该区应进一步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和农村传统文化优势,依托湿地、林地、农田、地热等特殊资源,重点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乡村民俗文化和农家生活体验等休闲农业模式,形成以农事参与、生态观光、文化传承、农情体验为主的休闲农业体系。

  蓟县地处天津市最北部,是天津唯一的有山地的区县,南距天津市区110 km,西距北京65 km,东距唐山80 km,津蓟、蓟平高速以及即将启动的京秦、塘承高速使蓟县融入了京津冀1小时经济圈。蓟县有山有水,有平原有洼地,土地总面积的2/3为山区和库区,土壤肥沃,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气候宜人,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县和全国首家绿色食品示范区。同时,蓟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现已形成盘山风景、黄崖关长城,翠屏湖度假、县城古文物、中上元古界标准地层剖面和八仙山原始次生林自然保护区等六大旅游景区,积极打造特色中等旅游城市,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蓟县已被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3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其重要的休闲农业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六大旅游景区以及丰富的山野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目前已建成休闲农业项目128个,类型以农家乐为主,还包括民俗村、生态庄园和现代农业园区,其中农家乐、民俗村和生态农庄分布在北部山区和库区,现代农业园区多集中在南部平原地区,突出农业的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休闲观光功能。

  未来发展中,该区应以休闲农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努力提升水平和档次,以农家生活体验和生态旅游观光为主要发展模式,深挖文化内涵,完善公共设施,着力提升品质,推进“一家一户”式农家院旅游向全景式乡村旅游转变,形成“一村一品,一域一俗”的发展格局,开发主题农庄、乡村俱乐部、乡村营地、企业会所等休闲产品,撬动高端客源市场。

  随着天津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快速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逐步转变,休闲农业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3]。主要有: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等一系列政策的提出为休闲农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实施“三区”联动协调发展等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为休闲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建设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定位为休闲农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为休闲农业发展带来了机遇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休闲农业已成为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与此同时,天津休闲农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层次和水平,“十二五”期间休闲农业发展将力求做到以下几个转变。

  休闲农业发展初期通常以对资源的消耗和低效利用为特征,由农户自发形成的以特色农产品、农家餐饮、农家住宿等为主要形式,对特色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经营理念缺乏[4]。“十二五”期间,休闲农业应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和初级利用,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农业基地等途径,将多种农业资源高度集中、统一规划、深度开发,通过挖掘农产品和资源与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文化创意、科普教育、体验参与等休闲娱乐活动的内在关联,提升原有资源的附加值,从而在资源整合、要素聚集、价值提升等方面实现突破。

  休闲农业发展初期常常存在初级休闲产品所占比重较高、产品开发同质化严重、产品布局单体化明显、产品标准体系不完整等问题,休闲活动主要局限在“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等几个方面。“十二五”期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休闲度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休闲农业的产品结构也必须进行调整与升级,深度挖掘景区所属地区的文化内涵,将创意的内容加入到休闲农业产品开发中,培育参与性、休闲性、体验性和学习性强的休闲项目,并通过开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休闲农业产品体系[5]。

  休闲农业发展初期多以农户自发经营为主,经营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类型单一,重复建设情况严重,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都较低,影响了产业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6]。“十二五”期间,休闲农业的发展将更多的依靠产业化龙头组织,通过龙头组织的带动,将农户与市场紧密联系。在具体建设中,应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特点,探索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企业集团型、龙头景区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培育休闲农业企业,鼓励农户成立休闲农业合作社,积极扩大经营规模,从而打造休闲农业产业集群。

  休闲农业景点或项目在发展初期往往集中于开发某一单一功能,如餐饮住宿型、果蔬采摘型、风景游览型等,休闲活动内容单一,与其他产业的横向联系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使游客失去新鲜感,从而影响产业的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休闲农业也应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与地区二、三产业紧密结合,通过建设要素聚集和产业聚集的休闲农业园区和基地等形式,拓展休闲农业在特色产品供给、生态资源保护、民俗文化传承、康体养生医疗、度假接待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功能,从而形成完善的由一产延伸至三产的产业功能体系。

  天津休闲农业目前主要服务于天津市区居民和极少数北京、河北省地区市民,市场潜力还未被完全开发。天津地处环渤海地区核心位置,与北京和河北省接壤,城市定位于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随着其外向度的不断提升,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也应发生改变。“十二五”期间,充分发挥天津便捷的交通路网优势,以打造环渤海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将休闲农业融入天津旅游业整体发展中去,通过与北京、河北等地的错位发展,以独特的海洋资源和民俗文化吸引周边地区游客;以高端的服务和富有民族品味的产品吸引国际游客,从而打造天津外向型经济新的增长点。

  [3] 贾凤伶, 李瑾, 黄学群. 天津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11(5):93-97.

  根据台湾地区农业发展条例,休闲农场是“经营休闲农业之场地”,指农场主人运用农场环境或农业活动等资源,提供以农业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及接待服务[1]。陈昭郎(1996)提出休闲农场应综合农业经营与服务业之特性,具备游憩、教育、社会、经济、环保及医疗功能[2]。休闲农场蕴涵台湾乡土特色,郑健雄(2002)认为此类乡土性餐旅服务业具有乡土教育、农业体验、生态与文化等观光农业的意涵[3]。郭笙如(2012)在对消费者选择休闲农场之消费价值的研究中指出“休闲农场要素包括运作中之农场环境、农业活动、观光旅游活动、接待设施”[4],意指休闲农场依托于农业与观光,即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指农场主人运用农场环境或农业活动等资源,提供以农业为主题的接待服务,是一种以农村、农民与农业为根本,结合农业生产、加工及服务的休闲生活产业[5]。由此可将休闲农场定义为“以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及农村生活为资源,为游客提供农业体验、生态教育等旅游活动以及住宿接待设施,使之能达成休闲、学习与体验之目的的农业经营场所”。作为具有传统与现代双重特性的产业,休闲农场与休闲农业的发展相辅相成。

  台湾地区早期以传统农业社会发展为主,1984年台湾农业事务最高机关“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成立。1989年台湾农业委员会委托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举办“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会议确立了“休闲农业”名称,并对台湾休闲农业定位及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在20世纪90年代间,台湾农业委员会大力推动并督导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颁布并施行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发展休闲农业计划(1990)》、《休闲农业管理办法(1992)》、《休闲农业辅导办法(1996)》、《休闲农业发展办法(1999)》等。其中,1990年农委会开始推动“休闲农业区”的概念,并于1996年公布的《休闲农业辅导办法》将“休闲农业区”与“休闲农场”做出了区分:休闲农业区是指为供休闲农业使用的地区;休闲农场则是指经营休闲农业的场地[6]。1998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成立,成为第一个以发展休闲农业为宗旨的非营利组织,至今已吸纳200家会员农场。

  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为适应其所带来的冲击,台湾农业委员会将永续农业发展作为重要农业政策,提倡农业精致化,从早期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并存”迈向“四生(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共荣”,传统农业转型向休闲农业发展。同时政府实行周休二日制,鼓励民众从事休闲旅游活动,带动地方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发展。2003年学术界成立台湾休闲农业学会,协助台湾农业委员会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与相关政策。之后台湾农业委员会设立休闲产业科,加强休闲产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提高台湾休闲农业产业水平,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市场。2009年休闲农业被纳入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成为台湾地区六大新兴产业,以乐活农业作为发展主轴,打造新概念的休闲农场旅游产品。至2010年底,台湾地区从事休闲农业者总数达到1,971家,其中17.7%为休闲农场,在此基础上,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推行“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制度”,为休闲农场提升服务品质提供标准,也帮助中外游客更好地选择休闲旅游目的地,让旅游更有保障。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经历农产业转型、农产业升级、休闲农业法制化、休闲农业服务化,列入国家重大农业发展政策,将一级农业结合二级加工业与三级服务业,带动农业转型,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促进乡村发展。时至今日,休闲农业已成为台湾地区的观光主力产业。

  2015年在台湾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网登记许可的休闲农场已达314家,其中获得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的场家仅有50家,占登记总数的15.9%[7]。根据台湾网络地图,北台湾与湾地区农场分布较为密集,分别为北部69家,中部76家;东南地区农场则较为分散,南部30家,东部29家。台湾休闲农场以农为本,结合农业特色与创新力,发展成为独具台湾地区本土特色的行业。其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翁廷y(2004)在研究台湾经营休闲农业之策略时曾指出台湾休闲农场主题定位不明,“多停滞于周末摆摊促销农产品的短期市场形态,缺乏卖点”[8]。而随着台湾农业转型,休闲农业发展蓬勃,现今休闲农场多采取主题式经营,业者根据其文化背景设定农场主题,为游客提供不同形态的农业体验。如香格里拉农场的果园自由采摘、走马濑农场的牧草料理等,游客不仅只是走马观花式的观光,通过参与农场生活,收获了平日喧嚣都市里无法体验到的经历。

  陈昭郎(2015)认为“休闲农业的竞争优势应建立在充分发挥其资源特色,所谓的资源指的是农业、农村景观、自然资源,以此为基础,再加入高品质的服务,这就是休闲农场与其他休闲服务最需掌握的竞争优势”[9]。台湾至今拥有的休闲农场数量已超过三百有余,但却未出现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等市场秩序混乱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各休闲农场善于利用其差异化的资源特色进行开发,并达到效益最大化。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台湾民众对于绿色元素的需求日益递增,除平日里采购生活饮食原材料时增加对绿色食品的关注度,节假日出游时对于休闲农场所提供的农产品是否为安心食材的要求也更高了。段兆麟(2007)曾提出休闲农场经营者应致力于维护环境,提供新鲜空气、洁净水、无毒蔬果,设计养生餐饮及健身运动,附合绿色饮食的潮流,以利游客维护身心灵的健康。因此,近几年台湾地区的休闲农场纷纷以绿色为经营核心,加强内部职员对绿色饮食指标等相关政策的培训,对外则响应群众对于绿色饮食与健康的追求。

  台湾地区生态资源丰富,休闲农场主题各异,学术界通过分类以呈现其经营形态,既有利于管理,亦可善加利用资源。郑健雄、陈昭郎(1996)基于资源论,以休闲农场的核心产品之自然或人为资源基础为主要区隔变量,从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和以人文资源为基础两个角度出发,将“农”作为主要经营形态对台湾休闲农场进行分类。随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发展,休闲场所的经营形态也日渐丰富。结合台湾休闲农场的资源类型与经营形态,主要可分为乡村度假型、观光果园型、农牧体验型、生态教育型以及综合型四类休闲农场,消费者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欲前往观光的农场。以下将通过个案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农场进行介绍。

  乡村度假型休闲农场依托乡村自然景观而建设娱乐设施,依循“三农四生”原则呈现多样化的农村生态,提供综合性的服务与休闲场所。台南县农会经营的走马濑农场是全台第一座休闲农业主题乐园,占地面积120公顷,以热带景观为主题,饲有超过150种畜牧与野生动物。此外,农场设置“古农具体验区”,为游客提供农耕体验,突出了乡村生活的天然性。农场广植拉牧草,以牧草生产为主,园内餐饮多以自种牧草为原材料进行加工与烹饪,作为走马濑农场的竞争优势,牧草料理为消费者带来了独特的绿色享受。2013年走马濑农场游客人数总计875,326人次[10]。

  观光果园型农场富有传统农业文化特色与景观,拥有多样化的农业资源与生产,开发程度较小,体验活动与农产资源结合良好,消费者可在农场开放的蔬果园中尝试采摘农作物并享受劳动的果实。以香格里拉休闲农场为例,农场位于宜兰大元山麓海拔250米处,拥有广袤的原生态环境,装潢朴素。观光果园内依四季种植多种果树,游客可进入园中采摘果实与野菜食用或烹调。餐饮中心提供的料理均来源于农场在地食材,符合现今市场内的绿色餐饮潮流,也满足了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农牧体验型休闲农场以农牧体验为主要旅游产品,多具有较明显的牧场产业文化特质,同时满足游憩功能与生态保育双重需求,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鼓励游客参与动物饲养以及延伸产品的生产制作,发挥农场设施休闲化的特点,提供与众不同的农场感受。农牧型休闲农场位于台湾中部的清境农场占地共720公顷,规划有各具风情的六大步道,以马牛羊畜牧为主,通过开放蓄养过程参观、销售在地食材加工而成的料理,引导游客了解农牧产业,并结合园内动物表演,生动地展示了畜牧农场风情与牧场产业特色。清境农场是台湾地区最受欢迎的休闲农场之一,2013年农场游客总人数为1,143.287人次,其中2月、7月及8月为游客人数最多的三个月,游客人数分别为122,607人次、124,152人次以及124,399人次[10]。

  生态教育型休闲农场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为游客展示自然界动植物及昆虫的成长历程,多为中小学户外教学场所,将丰富自然知识及参与农业体验相结合,帮助入园者在学习中成长。位于阳明山内的福田园教育休闲农场融合农村及生态元素,从自然、人文、科技面向提供多元化的体验活动,展现地方特色。同时提倡“以大自然为教室,请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当老师”的理念,致力于休闲农业概念的推广,注重生态保育,并配置相关设备教导青少年将自然资源运用于生活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综合型休闲农场资源丰富,融合多类休闲农场特色,具有多元文化特质。以新光兆丰休闲农场为例,其坐落于花东纵谷,占地面积广达726公顷,结合自然景观、农林牧生态及娱乐资源,是全台最大的综合型休闲农场。农场草原广阔,采自然放养式饲养牛只,生产与加工乳制品。农场还分有观光果园、可爱动物园、沙漠植物区、欧式花园等多样化的自然、生态与人工造景园区。此外,度假区内以富含钙镁离子等健康元素的石材建造而成的温泉区也是兆丰农场的一大特点。园区整体规划有序,园内工作人员训练有素,并获得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是为台湾地区综合型休闲农场代表。2013年前往新光兆丰休闲农场的游客总人数为222,774人次,由于农场客群主要为亲子旅游家庭以及公司集体旅游的上班族,台湾经济繁荣地区多集中于北部及中部,而新光兆丰农场位于较偏远的东南地区,加之温泉优势,前往该农场的旅客多选择在休假时间较长的春节假日进行旅游活动,是以农场2月份游客人数最多,达37,676人次[10]。

  台湾地区休闲农场成长时间尚短,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面临着一些待解决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其一,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产业化、品牌化与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台湾休闲农场较为偏重资源利用,多为独资或合伙经营,忽视市场运作,而要实现规模化经营与国际化则不可避免要选择产业化道路,形成品牌化经营;其二,中远期规划部分较为薄弱,这也是目前台湾一些休闲农场出现文化内涵缺失、教育意义缺失等现象的重要原因,这种现象不利于休闲农场实现长期可持续经营,同样也会在后期出现一系列后遗症;其三,人才缺位,现今休闲农场工作人员大多为通才型劳力,涉猎的范围广而不精,缺乏管理人才及高科技农业人才,人力需求与供给不平衡;其四,资源整合不完善,休闲农场的运营应涉及生产、创意、产品、营销、资金、电商等各大方面,但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经营者多为老农民,电商方面的能力相对较薄弱,难以实现资源整合,尚不足以支撑其实现国际化与品牌化的野心。

  虽然现今市场仍有以上弊端,但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学者与经营者在休闲农场的发展也做出了许多努力,并存在以下趋势: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协会顾问李益辉(2015)指出“体验式的感动旅游是未来的大趋势”[11],体验经济的到来对休闲农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关注游客的游憩体验,增强游客满意度,提高重游率和塑造口碑效应才是实现休闲农场可持续收益与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营业者结合“六级产业化”概念,根据自身农场的特点深度开发手作产品、加强游客对农产品的认知、获得“体验式”的感动旅游是现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的发展大趋势。农产品的DIY体验满足了游客对于新鲜感、刺激感与参与感的需求,在结束农场旅游之后满载而归的不仅只是特产手伴,更多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与流连忘返的回忆。

  为实现农业转型,发展休闲农业成为台湾农业委员会“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的重要政策,包括改善休闲农业环境、提高休闲农场服务品质及发展农业主题游程与强化行销等手段。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结合了农业与服务业,而服务业的核心在于服务品质,为推动台湾休闲农业的永续发展,2010年台湾农业发展协会建立了“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制度”,确立了认证评鉴标准细则,同时从农场、餐饮、住宿三个方面纳入专家评鉴与暗访体验诊断,以达专业、公正、客观的标准。早期台湾地区休闲农场多为对外开放经营的私人果园,未在休闲农业协会通过登记,也没有参与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近年来在政府及公会的呼吁下,农场经营者逐渐理解了认证的重要性,通过认证即意味着休闲农场具备在地环境教育资源、积极维护产业与人文风貌、提供专门对口教育人员等重要元素,是提供民众环境教育的最佳场所。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制度对农场业者有着监督与鼓励作用,推助农场的永续经营,为台湾地区休闲农场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一套有效地检验标准。台湾地区通过认证并较具规模的休闲农场现已超过了50家。

  在全民养生时代,“有机”与“绿色”已然成为休闲农业吸引游客的重要卖点,休闲农场的绿色有机化是不可逆的潮流,游客对食品安全的追求可能会为台湾休闲农场带来新的商机。基于此现象,近几年台湾休闲农业协会开始提倡“六级产业化”的概念。“六级产业化”概念于2012年由日本KOSO经营研究所所长后久博引介至台湾,指的是以传统的三级产业概念为基础,为农产品添加附加价值所以出的概念性公式:一级×二级×三级=六级产业化。陈昭郎对此解释:“‘1’为农业,是优势融合的基础,没有了‘1’变成‘农业是零’,什么都没有了,再相乘结果都是‘0’”[9]。六级产业化的核心便是农产品,通过加入商业、工业、服务等其他元素,对农产品的开发与销售进行创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产品的收益,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进而创造工作机会,从专业的角度达到产业升级,使休闲农业得以健康地发展。

  综上所述,台湾地区休闲农场现正处于黄金时期,且游客的来源较为多元,市场成熟度较高,同时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以提升业界整体的平均水平,进而实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1]台湾休闲农业学会. 休闲农业场家全面性调查计划期末报告[R]. 台湾农业委员会,2004.

  [3]郑健雄,陈昭郎. 休闲农场经营策略思考方向之研究[J]. 农业经营管理,1996,(12):123-144.

  [4]郭笙如. 消费者选择休闲农场之消费价值研究[D]. 中国台湾:国立东华大学观光休闲游憩学系,2012.

  [5]游文宏. 以社会网络理论观点探讨非营利组织在产业发展过程扮演之角色――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个案研究[D]. 中国台湾:国立东华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2013.

  [7]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制度[OL].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2010.

  [8]曹绍徽. 走进优质休闲农场 奠定环境教育之基[0L]. 台湾农业委员会辅导处,2011.

  [8]翁廷y,李自如. 台湾经营休闲农业之策略[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72-74.

  体验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值得消费者记忆的活动。一旦这种活动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体验经济时代就到来了。体验经济的出现是人们需求变化的新趋势,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有专家说,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体验经济的条件。南昌市拥有多种类型旅游资源。红色、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尤为突出。各种资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从而为体验式旅游经济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旅游业是经济行业,更是文化行业,旅游一定程度是对“他文化”的一种欣赏和探求。都市居民出游乡村,是要暂离其都市文化常态,去享受乡村农耕文化的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古朴的农耕情调是乡村旅游的“主餐”,也正是农耕文化的核心。在许多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很强的农耕文化情结。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增强文化体验是我国乡村旅游顺利发展的主要问题。结合目前以休闲为主的旅游方式,开展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应该有较好的基础和持续的市场需求。南昌新建、进贤二县农业经济基础良好,文化底蕴丰厚,适合发展体验式农业旅游。

  3.1大环境发展优势。南昌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五大优势,分别为:①省会城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核心城市。②区位优势:南昌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国内惟一一个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的节点城市,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③交通优势:交通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形成了“快捷畅通、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网。④休闲氛围浓厚:休闲已经成为南昌市民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为南昌市建设休闲旅游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和产业基础。⑤环境优势:山是城之魂、水是城之灵、文是城之韵,山脉、水脉、文脉相融的南昌市拥有旅游业发展的绝对环境优势。

  3.2.1区位优势。新建县位于南昌市西北,与南昌市一江之隔,县城与红谷滩新区紧密相连,融为一体,交通四通八达。全县处于南昌市50公里经济圈内,是南昌西拓的重要承载区。进贤水域辽阔,陆路交通便利,称“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成为省会南昌市的东大门。当今是长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洲进入南昌的必经之路,已成为江西乃至整个中部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

  3.2.2资源优势。新建县地域广阔,耕地多,山地资源巨大。文化底蕴丰厚,有道教圣地西山万寿宫,江南最大的民间建筑群汪山土库。旅游景点多,全县有五色旅游景点,如:古色的西山万寿宫,红色的小平小道、金色的厚田沙漠,绿色的象山森林公园、溪霞水库和梦山朱权墓,特色的汪山土屋等。劳力资源多,技术优势强。农业发展优势表现在一是市县财政投入资金多,二是区位效应,三是农业招商引资势头强劲。新建县是宗教资源富集区。进贤县水域面积大,是亲水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旅游资源富集区。如李渡酒文化旅游区、军山湖与青岚湖生态旅游区、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等。

  3.2.3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优势。近年来,新建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发展城郊型都市农业,实行“一村一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藠头生产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贤县紧紧围绕“工业优强县、产业特色县、绿色生态县、和谐文明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积极对接南昌,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1确立创意体验主题。体验主题定位成功的关键在于什么是真正令人瞩目和动人心魄的。一般而言,创意好的旅游目的地体验主题主要包括:一是调整人们的现实感受。如在西山万寿宫体验传统道教文化与在小平小道体验红色旅游,渡酒文化旅游区体验酒文化,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文化之旅都是典型的现代体验旅游。二是改变游客对现实的感觉。无论是在李度饮酒,还是在军山湖吃螃蟹,都是在在活动中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三是协调的现实整体。从万寿宫到小平小道,从李度到文港,从道教文化到红色文化,跳跃性大,空间变化大,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4.2打造体验服务。旅游体验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游客感受。游客从制定旅行计划,到旅游的全过程,包括前往景区和离开景区,最终形成旅游的整体印象。因此,宾馆、饭店、景区小卖部以及乘坐列车飞机过程中游客所受到的服务,都会提供给游客最令人难忘的体验。各类星级宾馆、乡村酒店及其提供的良好的体验式服务,如在李渡烧酒遗址、文港笔都增加一些文化展示服务,通过文化创意和时尚解读,“活化”一些特色旅游产品。

  5.1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基础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化解“三农”问题,推进“三农”工作的战略任务。如何依托独特优势,挖掘自身潜力,走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城郊型都市农业发展之路,是摆在我们新建、进贤人面的一个重大的农业课题。

  5.1.1新建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和建议。要发展特色农业,具体要做到“五要”,即:一要大,即规模要大。二要专,品种要专一。三要特,特色要明。四要强,产品竞争力要强。五要精。一是农业生产要精,二是品牌要精,三是发展精品农业要注重产业的横向联系,例如抓住两县地处城。

粤ICP备14045741号-1Copyright(C)2023-2024傲世皇朝平台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